第九十一章 赤子之心(4 / 8)

道“要是学校真开除郑大爷,我觉得咱们应该帮帮她。郑大爷老伴也去世了,也没有子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再丢了工作,那生活不是更无聊了”。赵芳琼说的这些郑大爷的情况,我们班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因为是我告诉他们的。郑大爷和我爷爷挺聊得来,没事的时候经常来我家找我爷爷,所以我对他的情况还比较了解。而赵芳琼极有恻隐之心,所以说出了这话。

我道“得帮,郑大爷怎么说跟我也是有些亲戚关系的”。我刚说完,就听见张胖子道“得帮谁呀,你们站这干啥,咋不进去吃饭”,是张胖子和萧成、冯道祥三人正好来到食堂门口,听到了我说话。

赵芳琼于是把她了解的情况给张胖子三人简单说了下。冯道祥道“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咱们闹一闹就当调节剂了”,说完有些兴奋的看着众人,众人见状都笑了笑。

张胖子道“现在学校还没发下处理结果,咱们出师无名呀”。赵芳琼道“要是学校有了结果再推翻不是更难了”。我道“没事,就算学校有了处理结果,咱们也请求学校把这结果改了。之前学校不是也发下处理结果,不让何老师当咱们的班主任了”,众人听了我的话,都道“也是,别急,等有了结果以后再说吧”。

赵芳琼却道“我觉得这个跟何老师的情况不一样,何老师对于这个班主任他并不是特别上心,可郑大爷不是呀,我相信经过今天早上的事,郑大爷现在心里肯定特别着急。所以,我觉得咱们还是想个办法,最好能让郑大爷早点知道学校不开除他了,别让他心里着急了。大家尽力而为,如果咱们真办不成这事,我就给我爸说,让我爸把郑大爷安排到他公司”,说完用有些恳求的眼神看着众人。全班那么多人,我最佩服和欣赏的就是赵芳琼,赵芳琼虽然出生豪富之家,但却不骄不躁,最重要的是她一直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顿了一顿,都把目光集中在冯道祥身上。我道“老冯,想个办法,看这事怎么办才好”。冯道祥笑了笑,道“这事我觉得比咱们之前遇到的事都简单。其实刚才芳琼说话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办法”,然后把她的办法给我们说了。

我们听后,都觉得可行,赵芳琼也拍手高兴道“还是老冯聪明”,然后看了看众人,续道“今天早饭我请大家”,说完率先进了食堂。

而至于我说的跟郑大爷还有亲戚关系,那是真的,不仅仅因为我俩都姓郑,而且我和郑大爷就是一个宗族的。

1942年,河南大饥荒。当年10月份,我爷爷的曾祖父那一辈的五个堂兄弟,带着全家从河南濮阳开始逃难生涯。五家人从濮阳出发的时候有差不多150人,到第二年的二月份逃难到我们县的时候,只活下来不到50人,准确的说是46人。其他人都在逃难途中要不饿死,要不就是累死或冻死。而那五个辈分最高的堂兄弟,只活下来一个。

那时候还是抗日战争期间,这46人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后,居无定所,也没有吃的,只得散开四处乞讨,慢慢的分成了两拨人。一波就是在我们村定居,还有一波就在郑大爷那个村里定居。从辈分上算,郑大爷和我爷爷是一辈的人,只是他比我爷爷小九岁。

而那个唯一活下来的辈分最高的长辈就定居在我们村。可能是因为一路上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定居后,那些长辈就重新制定了族规,其中团结是族规中反复提到的。并且这族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凌驾于村委会之上的。我们村其实外姓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姓郑。郑大爷的那个村就不是,他的那个村叫张庄,算是全县最大的一个村了,村里以姓张的为主,郑氏家族只是村里不太显眼的一个宗族。

郑大爷他们村距离我们村大概二十公里。两个村里的郑氏虽然是一个宗族的,但因为离的比较远,几十年前还经常来往,后来,随着那些长辈的去世,来往的就渐渐少了,但两个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