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谤君案(中)(1 / 4)

大明元辅 云无风 4077 字 5个月前

第1313章 谤君案中

是日下午,司礼监将奏疏及朱批送至六科。

“六科”即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六科之任意一科均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均为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

六科享有“科抄”、“科参”及“注销”之权。其中“注销”是指圣旨与奏章每日归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内阁备案,执行衙门在指定时限内奉旨处理政务,由六科核查后,五日一注销。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监督其执行。

当然,六科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大权,在于其有权封驳圣旨,近乎唐时之门下省。因此六科的诸位都给事中虽然只不过是区区正七品,但却为世人尊为“大都谏”、“大给谏”,当然还有一个很现代化的称呼,叫做科长。

至于六科本身,尊称就更气派了——鸾台。

唐时,武则天当政,曾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时人以鸾台称六科,可见六科品级虽低而地位超然,比拟门下。

同样是武则天时期,曾有一人说过一句极为著名的话:“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这个道理在大明亦然,虽然皇帝的圣旨、诏书都可以不经内阁、六科而直接下发到人,但那样的圣旨在世人眼中是严重缺乏合法性的,也即所谓的“中旨”。理论上来说,如果当事人比较有脾气,可以直接拒接,皇帝很难以抗旨而论其罪。

今日的朱批,其中一大半都被直接送往户科,意味着这些朱批都是与户部或者户部官员有关的。

如果说此前的都察院是心学派的主阵地,那么六科就是实学派占优的一处战场。这样的布局是高拱时代就已经奠定下来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实学派在彼时朝堂全面占优的情况下顺利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否则圣旨都下不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时至今日,时任户科都给事中的“大都谏”是一位熟人,大名萧良誉。其兄乃是万历八年三鼎甲之一、排名仅次于高务实的榜眼萧良有。

七年时间过去,萧良有依旧留在翰林院,继续做他的“储相”。而其弟萧良誉因是当年第二甲第五十六名,虽然在此后的馆选中堪堪入围,也做了庶吉士,但散馆之后很快便脱离翰林院而外任了,好在毕竟是庶吉士,依旧留京做了京官。

七年下来,他从工科给事中做到兵科左给事中,又从兵科左给事中做到户科都给事中,终于做到了“大都谏”之一,可谓是位卑而权重。

今年是他上任大都谏的第三年,由于制度所限,大都谏不能久任,所以他也一直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仕途将走向何方。

其实说起来,尽管六科给事中的品秩不高,只相当于地方上的知县,但其仕途却很广阔,升迁也很便捷,远非其他同级别官职所能比拟。在很多明代史料中都可以发现,不少六科给事中都是连升几级,其中都给事中一下子从七品跳到三品的都有。当然,只到四品、五品的那也很多。

正因为仕途前景的“弹性”如此之大,当高务实履新户部尚书之后,萧良誉就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配合,不给高务实的施政造成麻烦。

这么做,一来是为自己的前途考虑——毕竟他和高务实本来就是同年,其兄萧良有更是高务实的好友,兄弟二人都是实学一派,脑门上金光闪亮的刻着一个“高”字;二来也是为了报答实学派尤其是高务实对他的关照——新科进士第五年就混到大都谏,那可不是徐阶举高拱入阁那样的顺水推舟,不是谁都有这样好命的,这背后显然有高务实的一份力,一份大力,所以萧良誉不能知恩不报。

不过,平心而论,萧良誉也没料到高务实履新第四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