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迁平壤(3 / 4)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18 字 5个月前

必有阴谋,此刻万不可给予任何可乘之机,当杜绝任何隐患。”

户曹判书洪汝淳立刻附和,也奏道:“臣以为,若将三千倭军全数斩首示众,必能提高全国士气!”

李德馨则对此极为反对,大声道:“臣以为此事尚需慎重对待,若确为投降,那我等便能有效获取倭军情报,并使其为我所用。”

光海君也表示认同,道:“虽然提升士气极为重要,但还尚需知晓敌兵实数,行军部署等,这些必对将来反击大有裨益。”

李昖冷笑道:“倭寇皆为奸诈残忍的禽兽之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要知道,对外部的敌人往往能做出防备,但对内部的奸细却常常束手无策。”大王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群臣附和,以日军攻势正盛必是诈降为由,纷纷请奏斩首示众。

关键时刻,柳成龙于殿门外请奏,获准入内之后,柳成龙道:“臣以为倭寇能半月之内势如破竹,其所持利器铁炮极为关键,冈本越后守所携带铁炮约有数十支,我军也可趁此机会研究仿制,并制造可抗衡之器。

为此,需通过冈本越后守了解制造细节及使用方法,便如同得到数万士兵。冈本越后守为倭军大将,对倭寇情报了如指掌,正是研修彼之长处,以补我之短处良机,且其所部原为先锋,必是一军之精锐,倘若将来能为我军所用,无论征战或训练,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李昖问及如何辨别真伪,光海君答道:“儿臣以为,可令庆尚道观察使就地察看,令其反攻附近倭寇,他若果然全力攻之则为真降,若敷衍塞责甚或倒行逆施,自然便是假的。只不过即便为假,那也不能伤及我朝我军。”

李昖虽觉有理却不愿认同,问及左议政,谁知道这次伊斗寿居然也同意了,说道:“臣以为世子及柳成龙所言有理,请殿下采纳。”这下群臣统一,大王也没法强行拒绝了,李昖只得照准,群臣齐呼大王英明。

王驾迁驻平壤后,李昖问及日军动向,伊斗寿道:“倭寇至今仍盘踞王京未曾北上,想来也应是受到不小的打击,因为损失较大而在休整备战。”

李昖便又问到本国兵力整备情况,兵曹判书金应南答道:“全罗及庆尚二道五万余人正在北上,还有原防卫汉江都元帅率七千余人及留都大将所率五千余人都正赶往平壤。”

平安道巡察使李元翼补充说道:“平安道也有一千士兵及黄海道两千士兵驻扎,如此我军总计仍然约有七万。”

一听还有七万大军,李昖听后顿觉心安,觉得就算反攻过于困难,但扎稳营寨、经营防线,以期与日军形成拉锯,以待上国发天兵援助,这倒应该是有希望的,于是他再问及军粮筹备。

李元翼答道:“近日细查之下发现尚有四万余石,其实自备战以来,我等已令将附近粮食集中平壤,偏远地区也早已传出军令,火速向平壤运粮,想必不日则将抵达。”

李昖大喜过望,伊斗寿连忙祝贺道:“如此看来,平壤眼下已如铜墙铁壁,抵挡倭寇绰绰有余,殿下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昖连连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及临近守备当派何人守之,金应南答道:“殿下,都元帅金命元及副帅申恪恳请殿下准其戴罪立功。金命元及申恪多有战功,且也都曾深受殿下信任,此前汉阳失守缘由颇多,若准其所请,一来可彰显殿下仁德,二来也必能激励战心,以期二人知耻后勇。”

李元翼见金应南再荐此二人,心生不悦,便向李昖奏道:“殿下,金命元、申恪深负朝廷,即便圣恩浩荡,也不可再全权托付,臣以为巡察使韩应寅知兵敢战,公正严明,可统大兵,不如令其总督各军,以保平壤安危。”

李昖欣喜:“二位爱卿为国筹谋,设想周全,寡人甚慰。这样吧,就令金命元、申恪戴罪立功,也给予韩应寅临机专断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