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过去。在春风的轻抚下,大明朝的心脏——京师,渐渐苏醒。正月十五刚过数日,新年的欢庆之声还在耳边回响,而一条消息已在民间传开:万历爷御驾即将南下,前往泰山封禅。
封禅,不仅是对天地的敬仰,更是对三十年来万历中兴的一次壮丽展示。至如今,天下间几乎无人敢于质疑“万历中兴”一说,因为经过几乎一年的全方位舆论宣传,别说是士林上下,就算贩夫走卒都已经把今上万历爷的“十全功业”记得清清楚楚。
“十全功业”这个词是高务实提出的,虽然远在天竺坐镇的刘馨听到后在私下评价了一句“恶趣味”。但不同于乾隆的所谓“十全武功”,按照以京华报业为首的宣传口之归纳,万历爷如今的“十全功业”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每一条都能一一印证的客观事实。
何谓“十全功业”?是以下十条:
其一,政治稳定:赖陛下洪福,英明睿断,以及前相高拱、郭朴等,直到现任内阁首辅高务实为止的诸多贤臣之努力,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平衡,使得国朝政治更加稳定,做到了上下一心,其利断金,这就为大明如今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其二,经济发展:在历任首辅,尤其是今相高务实的推动下,大明朝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这一点尤其值得展开来说:例如农业,是高务实引入并推动了玉米、番薯等高产物种的种植与推广,又在辽东试验并推广了来自日本东北的耐旱水稻,使得大明北方这些年即便连年受灾,也没有出现最糟糕的局面,增产的粮食配合朝廷的主动移民安置政策,让灾害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无论士林民间,都将此事称之为“历代之未有”。
手工业更不必说了,从高务实当初打着“实学实践”的幌子创办京华开始,京华就是大明新型手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继而又带动了许多实学派的官员家族和北方商贾成为其名下各个产业的配套供应链之一,各方由此开始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时至今日,京华名下的产业部门已然多不胜数,从军工到民生,亦或军民两用,京华几乎无不涉足,但又有所自制。
这种自制尤其难得,比如在一些仅仅涉及基础民生的产业上,京华明明可以依靠先发优势继续发展,但却被高务实下令分批变卖,将之分别交给多家民企自由竞争,而京华不做垄断。
这里头最著名的就是京华香皂——作为高务实发家的第一款重点产品,在万历二十年时,高务实就将香皂的基本配方公开,任由各地民企自行使用或研发新的香型、品类来互相竞争。这件事,包括其他一些类似的事情,也是高务实能在士林民间免于许多指责的重要原因。
至于商业,如今回顾来看,“北洋海贸同盟”的成立算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会”,并不排斥和抑制内部竞争,但又对外保持为一个整体商业集团,使得其内部各家族、企业“对内收割”的镰刀被强力压制,而“对外收割”的力度则大幅增强。
这种模式如果放大到国家层面来看,有点像西方所谓的“重商主义”,即认为国家财富的累积体现为赚了国外多少贵金属货币。但是,西方各国的情况与大明不同,重商主义在他们那儿有严重的后果——重货币贵金属而轻实物往往会导致国内物价失控,然后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最终反过来遏制生产力的发展。[注:考虑到大家不爱看“论文”,我就不展开了。]
然而大明不同。大明乃至中国古代很多时期,往往都受困于一件事:生产力杠杠的,但是货币严重不足,确切的说是重金属货币严重不足。而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这个国家的经济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