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就不得不为了。
但眼下情况完全不同,他拜了自己为师,这辈子都洗不掉这个“高氏门生”的底子,而今后也显而易见只能依靠高党的力量在宦海中前行,那么他将来要成为“东林前辈”,自然也就没什么戏了。
方从哲在历史上属于浙党,而且还是浙党魁首,不过他这个魁首主要是由于很早前得罪了内廷的大宦官,然后迫不得已学昔日的王安石一般回老家养望多年,士林中美誉极高,回朝之后没多久成了首辅,这才又顺势成了浙党魁首的。
历史上的方从哲自从当了首辅,受了挺多的批评,大抵是认为他没有负起首辅的责任来,过于软弱,但高务实到觉得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偏颇。
方从哲做首辅的时候可不是万历初年,当时的万历帝早已发现了对付文官们的一个神奇办法——任你说什么,只要我不乐意,我就不回应。
这个法子看起来很儿戏,实际上威力很大你们文官确实一个个都能说会道,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可是朕现在不怕了——你说你的,我也不说什么反对的话,我就只是不搭理你,你能奈我何?咬我啊?
其实何必纠结一个方从哲,那个时期换谁做首辅其实都差不多。在大明的政治体制之下,只要皇帝不配合,你连中枢的缺员都补不上,官员们升迁无望不说,甚至想退休都没人批复,这局面就算让高拱、张居正复活也没辙,又何况他方从哲。
叶向高、方从哲两人,都是后来曾经“独相”过的人,但万历之所以能让他们独相,其实并不是因为信任他们能够以一己之力宰执天下。
恰恰相反,皇帝只是觉得他们的能力恰好在于“稳定朝局”这个水准线上,却又达不到“宰执天下”的档次。
历史上的那位万历帝,见识过宰执天下的高拱、张居正,尤其是张居正“我非辅,乃摄也”那个时代对他的冲击太过深刻,他根本不可能再任用什么“宰执天下”的首辅。
在这种时刻,一个圆滑精明的叶向高,一个温和内敛的方从哲,自然就是万历帝最好的选择。
至于李廷机……
高务实看了他一眼,心中暗暗摇头你除非有我三伯那样的君臣际遇,否则这仕途恐怕顺利不到哪去。
高务实不是随便评判,就从今天三位门生所送谢礼就看得出来,李廷机不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
叶向高送茶,这是走的轻松休闲风格,同时也不乏实际;方从哲送笔,既文雅又精致,还展示了自己出身湖州文风鼎盛之地的格局。
相比之下,李廷机作为榜眼,却只是送了一刀宣纸,单纯是按照寻常规矩来行事,一点心意都没法让人感受到,这就严重失分了。
高务实倒不认为他是对自己这个恩堂能有什么意见,他只是单纯的过于刻板,一言一行都只讲规矩。
这是不知变通,按理说这种人在官场上如果没有极其强势的人物力挺,是一定会吃亏的,无非早晚问题。
不过历史上的李廷机运气倒还不错,赶上了所谓的“万历怠政”,没有人有兴趣针对他一个“无党派人士”,竟然还让他干到了首辅。
但李廷机发现自己这个首辅啥也干不了,于是执着于请辞,偏偏请辞又辞不掉,气得他把自己的房子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卷铺盖先走,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请辞。
可怜的李廷机当时可能不知道,这个主意把他自己害苦了,在破庙里住了整整五年,前后写了一百二十三疏辞呈,其结果是皇帝的批复没有得到,反倒捞到一个“庙祝阁老”的尴尬绰号。
最后李廷机彻底崩溃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顶着抗旨的罪名,冒着杀头的危险,自己把自己给解雇了——你不准我的辞呈就算了,我自己回福建老家去。
幸运的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