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江陵府的浪涛(七千字,求订阅!求月票!)(2 / 6)

要种子,用蔓来种子更加方便,不过,现在也只有种子,还没有蔓。

徐处仁微微一怔,见皇帝对自己的汇报没有说什么了,便知道皇帝是默认了现状。

他虽然不知道这些种子都是什么,不过皇帝都亲自下令了,他只好照办。

“陛下,此乃何物?”

赵桓想了想道“你可以叫它红薯。”

“红薯?”徐处仁有些懵逼,饶是他这种博览群书之人,也从未听说过。

这东西种出来后能吃?

莫非皇帝这些天在这里折腾,就是在种这东西?

看来就是了!

这东西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让皇帝兴致这么高?

徐处仁走后,赵桓继续种地。

他不仅仅在研究红薯,还有土豆,辣椒,番茄……

沈浪从那里带回来了不少好东西,将这些东西推广开后,赵桓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有一丝前世的感觉了。

例如辣椒,他做梦都想吃的红辣椒。

不过,总是有些不放心,赵桓才自己在宫里先自己种着。

种完地后,已经是傍晚。

天边的火烧云将皇宫的飞檐上的琉璃映照得通红。

赵桓简单粗茶淡饭后,收到了一封密报,是关于南方某些人的密报。

最近几年朝廷不断从西南运粮北上,必经江陵府,所以,滋生了不少民间组建起来的拖运队伍。

为了更方便管理,三年前,朝廷就规定拖运队伍必须以正规的商社形式存在,并且要按照正规的手续缴税。

为了弥补地方官府的运力不足,朝廷也推出了各种政策,有意扶持民间的拖运队伍。

而汪荃,就是借机发家的江陵府富商之一。

汪荃是靖康新政下的一个典型,如果有史学家要翻开靖康新政的种种去写一篇恢弘的史诗,要写的有血有肉,是离不开汪荃这种时代典型的。

他原本是江陵府纪南镇上的一个叫仁义社的大当家。

在宋代,民间是有很多社团的。

后世的日本,许多称呼都是从宋代借鉴过去,例如某某社。

而这个仁义社,只是小地方的一个典型。

靖康三年的时候,因为韩世忠和秦桧在河北路剿匪,惊动天下山贼匪徒,朝廷借势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剿匪的行动。

那一年,不少如仁义社这一类的社团都改弦更张,与当地的官府开始合作。

因为地处江北要地,楚国旧都所在,纪南镇有大量的人口,劳动力廉价。

汪荃的拖运队很快组建起来,跟着朝廷新政大赚了一笔,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将渡过的生意也拿下来了,俨然在江陵府变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肯卖力,汪荃还被江陵府转运使贺远山接见过一次。

此后,即便是朱青的粮食要经过江陵府,也必须得由汪荃的拖运队来运输。

汪荃这几年做的事,都被人写下来,此时,便放在皇帝的御案前。

另一张纸上还写了另一个人的。

这个人叫周其,只是周家村一个很普通的人,在渡口扛货扛了两年,积攒了一些钱,今年年后刚娶完老婆,但却被人砍死在渡过上。

听说人被砍得面目全非,全身没有几处是完好的。

又听说是晚上回家的时候被砍的,是赌坊的人来要钱,没钱还。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的传言。

而赵桓这里却还摆着另一个说法汪荃杀人灭口。

地方大了是有些难管理,北边的水灾过了,南边的旱灾又起。

无论杀多少人,还是有人趁机发国难财。

但人还是要继续杀下去。

赵桓这几年,对某些影响不大的事,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要不然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