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柳芸娘的屋子里烛火亮了一晚上,娘儿俩促膝长谈了一夜。
最终柳芸娘如愿以偿,苏九冬答应清明节时随柳芸娘回苏家扫墓祭祖,届时把苏庭安与阿蓉送去隔壁邻居家好生照看。
至于温以恒,他不在苏九冬的考虑范围内。
苏九冬报复性的想,温以恒一个外来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绝不许他跟着去苏家祖屋。
如果没有温以恒昨天的胡乱劝说,也许她和柳芸娘也不会闹小矛盾。
但也是因为这个小矛盾,才有了苏九冬和柳芸娘的一夜谈话,反而说开了许多事情,二人关系愈加亲近。
是以为了柳芸娘,也为了原主的养父,苏九冬同意前往苏家祭祖。
但到那时苏家几房人肯定会到齐,为了不节外生枝,苏九冬决定留下苏庭安,不带着他一同去。
清明将至,苏九冬和柳芸娘开始张罗着回苏家祖屋的事宜,温以恒被苏九冬有意的排除在外,在他面前绝不提及回苏家的事。
八面莹澈如温以恒,又怎么会没有察觉苏九冬的特意排斥?
他选择若无其事的照常过日子,每日仍旧悠哉的泡茶喝药,和苏庭安玩闹。
到了临行前一晚,温以恒终于有所行动,趁着苏九冬和苏庭安玩耍的间隙,见缝插针的向柳芸娘询问了明日出发去苏家祖屋的时辰、目的地和在苏家停留多久时间。
第二天卯时,温以恒起的比谁都早,穿了一身素墨色衣袍,只背了一个小包袱等候在院门旁。
苏九冬好柳芸娘定好辰时三刻才出发,温以恒如此早起,不过是担心苏九冬会撺掇柳芸娘早起赶往苏家祖屋而撇下他一人。
柳芸娘睡到了辰时才起,看到像门神一样守在院门边的温以恒先是吓了一跳,然后笑着把温以恒请进了屋子里先吃早饭再出发。
柳芸娘刚刚转进小厨房准备早饭,苏九冬就起身叫醒了苏庭安和阿蓉,带着他们俩开始洗漱。
温以恒枯坐在方桌前气定神闲的当起了闲人。
几人吃过早饭,苏九冬把苏庭安和阿蓉送到了平日里交情还不错的邻居家,而后回来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香烛纸钱向苏家祖屋出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村中少见人影,各家各户纷纷踏上思时之敬的祭奠之旅。
一路上三人无言,皆在赶路。
苏家祖屋位于距离村尾处三里地外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平日里只有少数老人驻守,几房人早已搬进了村子里和城镇内常居。
时至清明,苏家几房人都前后脚赶了回来扫墓祭祖。
苏九冬一行人到的比较晚,来到祖屋门前,屋里已经聚集了一堆人,只听得院子里嘈杂得沸反盈天。
苏九冬探头一看,只见外出做工回家来的苏家男人们三三两两的成堆说话聊天;成了亲的女子都在正堂里忙活布置牌位、供桌,席位等等。
苏家老太爷苏大友,即苏九冬原主身份的爷爷,静坐在正堂;苏家老夫人李氏和一干孙子孙女辈在偏堂等候。
柳芸娘打头阵先进了院子,规规矩矩对李氏行了礼,话语间说明了此次回祖屋替死去的丈夫祭祀祖宗,尽一份晚辈的孝心。
还未等柳芸娘把候在门外的苏九冬和温以恒引进偏堂,苏九冬就先进来了。
苏九冬一踏进院子,院子里渐渐安静了。
而后又雀喧鸠聚起来。
“她怎么来了?不是早前已经分家了?”
“对呀,口口声声说的不再是苏家人,怎么还敢来?”
柳芸娘在偏堂不知,只听得外面喧嚷吵闹,好比人喊马嘶之声,渐渐往偏堂涌过来了。
柳芸娘定睛一看,果然是苏九冬好温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