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冬的高声喝号吸引了众人瞩目。
说罢,苏九冬一马当先,率先冲到郭启峰身边奋勇杀敌。
众将士皆知刚才大喊之人是苏风澜上将军之女,她只知医术不会武术,此番贸然冲锋,估计是凶多吉少。
然即使明知前方充斥着厮杀与血水,苏九冬依旧一往无前,迎敌而上。
女流之辈尚且如此英勇,我大胤朝的血性男儿又如何再有后腿逃跑的理由?
于是,在将军之女苏九冬的带动下,胤军众将士登时气血上涌,开始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高勒奇本以为此次的守河岸战很容易就能打完,没想到胤军军营里竟有个不怕死的小兵在叫嚣,居然把胤军的士气给活活叫了回来!那些还想奔逃的胤军士兵果真掉头回来杀敌了!
高勒奇惊讶道;“他们?他们是不是疯了?明知我们有骑兵守在岸边,却还纷纷下水渡河,怕不是要当我们的蹄下鬼!来呀!给本王继续死守岸边!不可撤退!”
两军对阵,双方都是头铁拼命。然高勒奇的遛弯人马终是不敌二十万胤军。人数上不占优势,英勇杀敌的程度也拼不过挣扎在生死一线的胤军。
高勒奇最终败下阵来,被郭启峰一刀了却性命,原本的马上悍将成了刀下亡魂。
六万人苏金军被二十万胤军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
胤军此次的大获全胜使得疲惫的队伍士气大盛!郭启峰率领十九万人马安然渡过石茶河,全数登岸。
郭启峰见军中士气回声,人人皆是浴血拼命的模样,便准备乘胜追击,继续朝着巴雅城进攻,然而此时苏九冬却敏锐的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息。
苏九冬歇下了厚重的铠甲,对郭启峰进言劝谏道:“郭将军,我军行军至此,刚才又奋勇杀敌,强悍渡河,已然是疲惫不堪,眼见再无追击杀敌的精力了。”
苏九冬转头望向四周的士兵,眼里心里一阵酸涩:“目前我军的情况确实不适合继续追击,不如先就地休整。养精蓄锐后,才能养回体力,方能继续上阵杀敌。”
“而且我们刚刚渡河,巴雅城虽然近在眼前,但我们对附近的情况并不熟悉,如果贸然行动,恐怕会遭遇敌军的埋伏。目前就地休息最佳,也可派人在巴雅城附近打探情况。”
苏九冬的建议确实符合军心,不少将领也对此十分认同。然郭启峰尝到了初次胜利的果实滋味,正杀得两眼通红,根本听不进苏九冬的劝谏。
“尔乃将军之女,怎可如此贪生怕死?!”郭启峰反而叱骂起苏九冬来:“我军正是士气大盛之时,不在此时继续乘胜追击,难道要等到士气没了再追?”
郭启峰比苏九冬想得更远:“原先你已向本将军透露,温相与苏将军已经到达巴雅城附近,如今正等待时机与本将军率领的西路军汇合。”
“你如此极力劝本将军停止行军,是不是担心本将军抢了你父亲的功劳?”
苏九冬只觉得郭启峰想多了,下意识想回嘴,但又转念一想,郭启峰是一军将领,她不可直接当着众将士的面对郭启峰进行反驳。
那样会造成将军形象有损,更让两位将领不和的传言不胫而走。
苏九冬降低姿态的将郭启峰请到营帐里商谈。然而苏九冬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劝阻郭启峰停军休息,反而向郭启峰说起来故事来。
苏九冬请郭启峰入座,好声好气问道:“家父曾经提及,郭将军平日也是爱看书之人。不知郭将军可曾看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本将军只曾有看过陈寿所著《三国志》。”
苏九冬顿时一愣,这是才反应过来,《三国志》是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写于西晋时期。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的,难怪郭启峰不曾知悉。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