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字从其心(2 / 3)

人,我认为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是最常见的情况,乃所书文字与书写之人的外貌相似,比如长相眉清目秀者,字迹往往文静秀气,就好比是我。”

“另一种乃所书字迹与书写之人外表有所反差,外表温文尔雅之人,也能写出气势磅磚的字迹。”

苏九冬设下打量着温以恒,毫不掩饰的夸赞于他:“比如你,外貌俊朗,平日里的衣着服饰偏向文官儒将,但字迹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七号

“然而……”

苏九冬停顿了一阵,一转话锋:“明代奸臣严嵩,也是眉清目秀之人。据传酱菜园六必居的招牌就是出自他手,字迹规整有力。但严嵩本人人心不正,纵使字写得再好也难堪大用。”

“所以,字如其人所指不应局限于书写之人的外表特征,还应指向他们的内心。弱不胜衣之人能写出气势磅礴的作品,皆因内心拥有容纳山河百川的豪气胸怀。”

真正的“字如其人”,应是指书写之人内在心境与所表现的书法作品有风格上的契合。外表的字如其人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书写之人的内心世界。

温以恒赞同道:“确实……书法的高境界从于个人性格。只有字迹从与书写之人内在的精神性格,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字如其人。因此,真正的书法应是字从其心,而非字如其人。”

“然此次的斗诗会重在看诗,谁人所写书法反而显得不那么凸出。如果所作诗句不佳,字迹平庸者,不会引人驻足,而写得再好之人,左不过得一句字迹好的称赞。”

苏九冬换下认真讨论的情绪,又恢复了刚才的慵懒:“书法不好之人,恐怕也不敢在墙上落笔,唯恐在众多书法中出现歪字破坏美感,毕竟这些诗句会留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吧。”

温以恒笑道:“只有所作诗句好、书法写得佳的作品才可长久留下,其余的诗句就拿腻子粉刷刮去了。”

现实就是这么骨干,写得不好的作品没有资格长远流传。

详谈过后,苏九冬不愿戴上帷帽遮挡视线,又换做男子装扮与温以恒来到城东的布艺馆外,远远就看到了外墙上据说出自陈陶陈嵩伯之手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只见那书法自己笔走龙蛇,左盘右蹙旭惊电。犹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苏九冬发现针对陈陶所作的《陇西行》后,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心肆意挥墨、写出的新诗已占满了整个墙壁。

布衣馆的秦掌柜告知苏九冬:“正是因为有了陈嵩伯的留下的那首《陇西行》,再有时任宰相的蒋伸大人加持下,不少文人雅士听说后专程远道而来。”

“来此不为别的,只为唱和一首对应的新诗而住店。《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所以《陇西行》旁边的提诗多半与战事有关。”

秦掌柜将温以恒与苏九冬引进二进院子,入目便是粉刷得白皙耀眼的白墙,旁边依旧是绿植白墙,左角落还有一方砚池,池上飘着墨莲一朵,斜斜倾向旁边的水缸上。

苏九冬走近白墙一看,只见白墙下半部分的左边留下了一首诗作,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欣赏完诗句,苏九冬与温以恒的眼神不约而同钉在了墙上留下的书法,只见那笔迹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确实是上佳的书法。

温以恒也不由得称赞道:“这个书法,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行云流水、兼纳乾坤。所书之人定是俊秀内修的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