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勤王大营。
史可法正执笔写着什么,细看开头,却是写给凤阳总督马士英的。
这是他得到消息的第三日,在恍惚纠结等等不知名的情绪困惑了两天之后,史可法终于想做些什么了。
他一共写了两封信,一封信是写个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的,请他召集南京各部大佬们,又韩赞周和各部尚书,商议“如今之计”。
他尚不知道,南京的那些人,早已在各部尚书的带领下,在崇祯皇帝一家的消息尚未传到南京的时候,便已经在抱团搞事了。
所以同样的得到消息的南京诸臣工们,早就比史可法更近一步,开始商讨要立谁为皇帝了。
这比历史上更进了一步,直接议论谁为皇帝,比之福王即位的时候,先成为监国,又成为皇帝,来的更加痛快些。
当然,这些以南京各部大佬为首,东林魁首钱谦益主力的跳梁小丑们,还是在打算好之后,给史可法写了一封信。
毕竟史可法还算是半个东林党人士——他是左光斗的弟子。
当然,最重要的是史可法手里还要几千人马。
他们写个史可法的书信中写的明明白白,他们要拥立潞王朱常芳,朱常淓此人是崇祯皇帝他爸爸辈分的,崇祯见了得叫声叔父。
理由有很多,什么聪明、善良、孝敬祖宗,颇有贤名
理由很充分,简直让人看了,不立朱常淓为君,便是天理不容一般。
史可法看着这封好几页的书信,却是也被说动。
只是他心中还在犹豫,因为按照伦理制度,福王朱由菘远比潞王朱常淓的优势要大。
因为福王是崇祯皇帝的爷爷明神宗的孙子,同崇祯皇帝一般,都是孙子辈的。
而潞王则是崇祯皇帝的爷爷明神宗的侄子,属于儿子辈的。
古来即位讲究个兄终弟及(实际是弟终兄及),父子相传,却是没有说过侄子死了(崇祯皇帝),叔父即位的(潞王朱常淓),这于伦理不合。
而同样是儿子辈的,还有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在世,这二位可是明神宗的亲儿子,不是侄子潞王朱常淓那种货色。
即使考虑也应该考虑这二人,而不是越过神宗的两个亲儿子,去考虑神宗的侄子。
史可法对于这件事很上心,也纠结。
他想立福王,延续兄终弟及的古制,但是看着南京送来的书信当中,将福王贬的一无是处,他又觉着福王不可立。
当然,福王有缺点,只要正人在朝,好好辅佐即可,书信中最最担心的还是,怕福王给东林党人在神宗、光宗时做下的事情翻案。
因为小福王他爹老福王甚得神宗喜爱,可是差点成了太子的存在。
而最终没成太子,还不是东林党人一再坚持要立崇祯皇帝的老爹。
而且小福王的亲祖母郑贵妃,也因为东林党人的插手,没当上皇后。
福藩是和东林党人有仇的。
史可法犹豫了
按照书信所言,拥立潞藩的人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尚书王铎、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刑部尚书等人。
可以说人数众多。
而福王朱由菘,至今则无人提及,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所以史可法在犹犹豫豫了半上午之后,先是提笔给南京诸臣工回了信件,信中他提议拥立远在广西的桂王朱常瀛。
这是个中立的意见,也确实包含了史可法的政治智慧,福王不可立,潞王更不可立。
要立,就立咱神宗皇帝的亲儿子,光宗皇帝的亲兄弟,崇祯皇帝的亲叔父——桂王。
史可法在写给南京诸臣工的信中也写了很多的理由:“迎桂者何?以福、潞之有遗议也,乃舍而立桂也其潞藩则仿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