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没想到她这为儿子儿媳考虑的想法后来竟酿成了大祸。
太后这个儿媳皇后家世并不出众,当初徒显谦娶亲时,太后根本插不上话,只得眼睁睁的看着。
不过太后对皇后本身并无什么偏见,至少皇后还算称职,只是性情有些软弱,不过也并无大碍。只是太后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自家儿子只剩下一个子嗣,还是个愧对祖宗的孽障!
皇后因为家世不显,即使成了皇后,也底气不足。所以即使太后对皇后还算和善,皇后自身却没那个能力压服后宫诸妃,导致后宫之中数年没有子嗣降生。
而皇后所出嫡子也因为一次貌似是意外的情况下夭折,皇后更是心如死灰,最后皇帝只剩一个宫人所出的九皇子。
因只有这一个子嗣,九皇子难免被娇惯的不成样子,皇帝忙与前朝政务,也无暇顾及,就这样在皇帝太过劳累,英年早逝的情况下,九皇子年少仓促登基。让太后伤心儿子去世的突然。
九皇子登基为帝之后,自然要加封生母与母族,只是新皇母妃虽与已经是太皇太后的继后同样是宫人出身,但太皇太后到底是出身世家,在她父亲出事之前,接受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而这位新任太后,其父不过是一个泥瓦匠,要不是太后运气好,生下了新皇,哪有如今的风光。
因此新鲜出炉的太后与承恩公得了这么大的好事后,自然是撑不住场子了,就如乍富的暴发户般,不通礼法,嚣张跋扈,甚至意图插手朝政。
对此太皇太后与朝中大臣自然不允,因为先帝去得突然,所以只匆匆指了几位辅政大臣,这些大臣们虽也算忠心耿耿,但到底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面对新皇维护太后与承恩公的动作也不好有太大动作。
而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就算是长辈,也不能插手太多。且实际上她也只有新皇这一个亲孙子,到底也有一份祖孙之情在。
所以理所当然的,新皇长歪了。新皇其实并非愚钝之徒,教导的太傅也时常赞叹新皇天资聪颖,只可惜新皇的心思没放到正道上。
等新皇长大成人,也不知听了谁的蛊惑,竟意图学开国太祖太宗,想要在武事上大展宏图,因前面两代帝王励精图治,给新皇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大周周边并无实力强横之辈,所以新皇的目光便瞄上了辽东的女真族。
因前朝乃是异族上位,所以今朝对非我族类十分警惕,这女真族其实已经归顺,但因女真族所占据的地方朝廷的存在感并不高,所以朝廷对新皇针对女真的行为态度也有些暧昧。
只有两朝老臣襄阳侯,也就是先帝定下的辅政大臣之首,对此强烈的反对,这倒不是说他对女真有什么怜悯之心,而是因为女真不管有没有异心,名义上已经是大周臣属。
新皇只是为了练兵,没抓到女真把柄便想打仗,如此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恐怕是会心寒的,毕竟归顺的异族不只是有女真。朝廷藩属各国恐怕也会借机反叛。
只是襄阳侯一片苦心不被新皇理解,此时新皇已经开始亲政,对以往规劝他甚多的襄阳侯很是不满,索性听从身边心腹蛊惑,直接在襄阳侯上书威胁请辞的时候同意了,把襄阳侯打发回家了。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这也是朝廷大臣们第一次发现,他们的君主如此任性,根本就是恣意妄为。
襄阳侯此人在朝野上下有口皆碑,其人在被先帝托付成为辅政大臣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也约束家人不得仗势欺人,可谓是大臣典范。
即使如今襄阳侯年纪已老,按理说当然可以请辞离去,即使惹怒了圣上,圣上不愿忍耐,也该全了老臣颜面,仅仅允了襄阳侯请辞,却无一丝赏赐,甚至冷落。
要知道普通大臣告老的时候,还有朝廷赏赐,封赠虚衔致仕。堂堂襄阳侯竟然只剩下一个家传的爵位,实在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