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回答,殷楚却没有丝毫不满,因为他知道,关于这个问题,殷长嬴并非真的不知晓,否则殷长嬴就该回答“长幼有序”这一标准答案了。
但很显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个。
殷长嬴不能明着说出来,因为我比异母弟弟优秀,你才立我当太子,并由子贵母,立我母亲当王后,彻底稳固我的身份。而不是因为,我是你的长子。
毕竟,这一真相违反世俗“嫡长子继承制”的认知。
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殷长嬴已经比绝大多数同龄人要出色太多。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蠢货认为嫡长子继承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庶民跪拜公卿,公卿效忠天子,是日升月落一样永远不变的天理。
但他们难道不想想,如果人人都讲道理,那么夏王朝是怎么灭亡的?晋国是怎么被瓜分的?陈国又是怎么被臣子窃取,篡夺的?
“阿政,你听好。”殷楚一字一句,说的十分郑重,“‘圣贤之言’‘礼乐规矩’,都只是用来驾驭臣子的。身为君王,你只需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明晰自己该做什么,知晓周围的人该怎么用。然后,胁之以威,诱之以利!”
“喏!”
殷长嬴肃然答应,但殷楚怕儿子记得不够牢,哪怕每句话都要忍着锤心之痛,说的非常吃力,却还是仔细为殷长嬴解惑“世人皆道孤能做父王嗣子,乃是因为长信侯姜仲重金贿赂寿阳夫人。殊不知,若孤无大功,被父、祖铭记在心,一切便是枉然。”
这也是殷楚平生最得意之事。
他生母极不受宠,而他的父、祖甚至根本不记得他这个人!这导致殷楚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习武了。
不识字,不会武,就代表在昭这套制度中,就算从军,也只能去当一个卒子,而不是当军官,哪怕他是王孙也不例外!可不当军官,他如何能入父、祖的眼?
殷楚一直渴望一个机会出人头地,而不是像一个仆人般长大之后,还要被赶出王宫,沦为庶民,操持贱业,终日为生计奔波!
而他人生中,有且仅有一次出头的机会,那就是他大伯悼太子之死!
太子病死,自然需要新立一个太子。提名里排第一的人选就是襄王的次子,殷楚的父亲安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文王。
但那时,安国君被派去郑国当了质子,如果想争取太子之位就必须尽快回国。
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昭必须在郑有个质子,谁去换安国君回来?
如果没人愿意去换回安国君,那么很可能结果就是,太子之位根本落不到安国君手上。等不到他回国,整件事就尘埃落定了。
安国君的兄弟们自然不肯放弃竞争太子的机会,跑到郑国去做质子,这个质子的人选只能从他的儿子里挑。
可那时,昭郑之间关系一度恶化,谁都能看得出来,为了争夺中原霸权,不出数年,昭郑之间必有一场大战。去郑国当质子,很可能命就没了。
这时候,最不受宠,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殷楚,跳了出来,说,我愿意去郑国换回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