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探讨过程中,殷长嬴只字未发,甚至连表情都没变。
没有人会忽视这位少年昭王的存在,因为他气势实在太盛,只是静静地坐着,便给人一种渊渟岳峙之感。
但更多时候,靠近他的人,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
包括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姜仲,最近一两年看到殷长嬴时,心里都不自觉地发虚。
因为姜仲搞不清楚,殷长嬴究竟在想什么。
姜仲与宋太后的事情,天下皆知,沸沸扬扬,不见这位君王发怒;姜仲为了试探殷长嬴的态度,让殷长嬴称他为“仲父”,殷长嬴也很随意地喊了。
不熟悉殷长嬴的人听到这两件事,自然会认为,昭王年少,被权臣所欺,不得不忍气吞声。
否则,光凭这两件事,都足以让姜仲死一万次了。
但问题是,姜仲丝毫没觉得,殷长嬴能与“年少气盛”“懦弱隐忍”之类的词沾边。
姜仲知道,朝中有许多公卿、重臣已经开始向殷长嬴示好,毕竟殷长嬴才是昭王,再过三四年又要亲政,此时不站队,更待何时?
也就是说,这群人默认昭国几年后,君王与相邦会有一场权力之争,并更看好殷长嬴,而非姜仲。
更别说几位将军受先王大恩,本就一心支持正统,这几年对姜仲也越发看不惯,认为他凭借与宋太后的私情,从而操纵国政。
可对这些示好,殷长嬴的态度同样冷淡。
这让许多人都摸不清,昭王到底是什么态度?他难道对夺回权力没有很强的迫切吗?假如有,他为什么不接这些示好?可如果没有……这不符合常理啊!任是哪个亲眼见过殷长嬴的人,也不认为他会怕姜仲啊!
假如殷姮在这里,就会告诉这些公卿,你们想多了。
她非常了解殷长嬴,知道对方为何这么无所谓。
在殷长嬴看来,昭国本来就是他的,目前只是暂时将权力寄存在姜仲的手上。所以他根本不介意让姜仲多打理几年,等亲政时名正言顺收回权力即可。以免提早交接,引发更大的动荡,对昭国不利。
殷长嬴想要收权,随时可以,包括现在,这才是他一点都不急的关键。
再说了,多看几年,朝臣大概是什么样子,什么立场,对昭有无作用,殷长嬴也能看清楚了。
殷姮可以肯定,等殷长嬴真的收回权力,现在的三公九卿至少要被清扫掉一半乃至更多,因为殷长嬴绝不会让无能、平庸之人占据高位。
殷长嬴只用两种人,一种是有能力的人,一种是听他话的人。
就在庭议举行得正热烈时,郑高弓着背,无声地走了进来,站到殷长嬴身畔,就见殷长嬴突然抬起手。
霎时间,所有声音都停止,众人面容肃穆,齐刷刷地看着昭王。
郑高会意,立刻让寺人们给诸公奉上香饮。
显而易见,殷长嬴有事情要处理,让他们喝口水,休息一会儿再谈。
看见殷长嬴去了后殿,众位臣子都在心中揣测,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而此时,郑高毕恭毕敬地呈上一只栩栩如生的木制小鸟“大王,公主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