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昭国是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方六国也不是傻子,看见昭国这么强,自然要派人才到昭国,学习先进经验。
而昭国呢,地处西陲,人才缺乏,恨不得有识之士来得越多越好。所以对这些东方六国以官方身份派来的人,十分优待。
能力出众的,就封“客卿”,爵位等同于“左庶长”,这是二十等田宅军功爵位制中的第十等,还发房子、土地和奴仆。
能力一般的,即普通“宾客”,昭国也颇为礼遇。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给合适的官做;实在没本事的,也荣养着。
昭国本国的人,对此事一直有很大的意见。
一是官位本来就那么点,这群宾客来了,无疑抢了他们部分饭碗;
二就是,很多昭国人认为,这些宾客中不乏间谍,偷偷传送情报还在其次,要是委以重任,关键时候对方搞破坏怎么办?
历代昭王何尝不知这一点,但昭国缺人啊。
与人才断层的风险相比,混入间谍,似乎就没那么严重了。
何况,人心多慕富贵,只要昭国对宾客的待遇一直都是七国之首,何愁许多人不真心膺服?
纵观昭国的历史,半壁江山都是外国人打下来的,这不更证明了兼收并储,海纳百川这一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吗?
殷姮有点好奇,杨辕为什么会以此为切入点,但明面上,她不会说错话,便淡淡道:“此乃国策。”
短短四个字,杨辕就明白。
公主并不像许多昭国人一样,反感这一政策。
或者说,就算公主不喜欢宾客们,可她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知道人才对于昭国的重要性。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杨辕对接下来要说的话,都多了几分把握。
故他大胆抬头,神情真挚,言辞恳切:“相邦为编撰《山海图》,广招天下贤才。书成之后,若有人能改一字,便赏千金。可见相邦门下,人才济济,不知凡几。”
换做他人,此时万万不敢在没试探出殷姮的态度之前,直接提姜仲。
尤其是这种话,与其说是说情,倒不如说是不着痕迹地抹黑。
区区一个臣子,蓄养这么多门客,排场比大王还大,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但殷姮和楚启都是聪慧之人,自然知道,杨辕还有下文。
同时,杨辕不着痕迹地觑殷姮的神色。
他并不认为公主是个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道理也很简单,凭公主的身份、地位和力量,没几个人值得她刻意去掩饰自身的情绪变化。
既然没有这个需求,那就不会去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公主没流露不悦,无疑代表她对姜仲蓄养数千门客一事,并不怎么介意。
杨辕话锋一转,略带些惋惜地说:“杨某曾为相邦门客,深知昔日同僚之中,能者辈出。我辈出身寒微,衣食无着,一饭之恩,必定舍命相报。相邦厚恩,怕是唯有一死,方能偿清了。”
殷姮十分诧异。
她从没听过,受人一顿饭,就要还以一条命的事情,不由望向阿布。
阿布知机识趣,立刻附耳,小声对殷姮解释:“门客受恩主衣食,自当为恩主效死。若恩主落难,门客纵倾家荡产,舍了性命,也当陪伴在恩主身侧。如若不然,人神共弃,天下再无容身之处。”
殷姮秀眉微蹙,压低声音:“若相邦——”
她没把后半句话说出来,阿布却心领神会:“鸡鸣狗盗之徒,或许不舍这条性命,但忠义之士,或拔剑自尽,或竭尽全力,抚养恩主遗孤。”
这就是时代的潜规则,也是大人物们喜欢蓄养门客的原因。
殷姮一直以为,公卿和门客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你令我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