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缓误会了兄长的意思,认同地点了点头,叹道:“假如母亲也有公主的实力,就不会——”
就不会被襄王嫁出去,最终落得这么一个下场了。
但这句话,楚缓犹豫了一瞬,到底还是没说出口。
楚启听懂了,可他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提起桌上的酒壶,给楚缓斟了一杯酒,又给自己满上,旋即一饮而尽。
兄弟俩相顾无言,对坐喝闷酒。
不知不觉,竟都醉了。
楚启治家森严,侍从不敢擅自挪动主人,只能给他们披上厚厚的裘衣,升起火盆,一直在旁边守着,不敢让炭火熄灭。
待到楚启昏昏沉沉地醒来,外头天色已经大亮。
守了一夜的侍从见状,连忙命人上醒酒汤,又打温水为他净面。
楚启顺带把弟弟也推醒,两人正整理仪容,心腹便来回禀:“大公子,二公子,一个时辰前,大王派郑大人出宫传达王令,册杨辕为客卿,持节出使六国,并赐杨辕三千金。”
鉴于此事太过轰动,心腹早已打听清楚,事无巨细:“传罢王令后,郑大人私下与杨辕待了一盏茶的功夫,左右皆屏退到庭院之外,无人能听清内容。”
听见是郑高亲自前来,兄弟俩交换一个眼神,就听心腹又道:“此外,今日一早,长信侯先是命人将重宝装车,但没过多久,又将这些宝物一一卸下,重新装回库房。”
楚启心里有数,挥了挥手。
心腹识趣,立刻退下,顺带把所有伺候的人全都带走。
待到四下无人,楚缓才略带担忧地说:“听上去,公主怕是连谢礼都没收。哎,为何公主一心做孤臣呢!”
他倒不是对殷姮有什么想法,纯粹是觉得,殷姮的身份、性格都与记忆中温柔善良的嫡母十分相似,从而对她有几分偏袒。
难道公主不知道,她这么独来独往,相当于将自己与所有人都割开,将来若出了什么事,无人会帮她说话吗?
楚启将擦脸的布巾往弟弟手上一扔:“醒醒酒。”
楚缓知道兄长的弦外之音是“给我醒醒脑子”,就拿布巾狠狠擦了几下脸,差点搓红之后,本来有些混沌的脑子,因为这份热辣辣的痛,终于转过弯来。
他不该说公主是臣。
就像他与兄长,虽然长幼、主次,皆有顺序,分出了先后高低。他处处尊奉兄长,以兄长的意见为先。
但谁会认为,他附属于兄长,与门下的宾客等同?
他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是相依为命的亲人,是天底下最能彼此信赖的存在。
假如天底下只剩一个人不会害他,一定是他亲哥。
同理,若他能代替兄长去死,他也义不容辞。
公主与大王的关系,亦是如此。
楚缓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他和兄长闹了矛盾,他俩还没说什么呢,旁人却要来横插一手,说情评理,指手画脚,那他肯定也会很不愉快。
这是我们自家兄弟的事情,与你们这些外人有什么关系?
说得不好听一点,若有朝一日,他还需要贿赂外人,想办法递话给兄长,或是恳请对方为自己说情。
届时,他们的兄弟之情,肯定早已消弭得干干净净,再不是一家人了。
“终于明白了?”
臣子为何要尽可能地交好大王身边的人,就连区区一个寺人都不能开罪?
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外人。
外人就代表着,遇上事情,大王往往会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他们很可能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这时候,多一个人帮自己说话,就多一个活命的机会。
殷姮却不同,她是大王的“自家人”。
楚启看得很明白,在殷长赢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