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慎现在对昭国确实没太大价值,将来未必没有。
毕竟,他的天赋、才华、认知和思考能力都摆在那里,江郎才尽的概率不是没有,但万一又有什么闪烁光辉的思想和理论呢?
反正朝廷多养一个人不多,少养一个人也不少,为何容不下一个荀慎呢?
这就和后世很多大公司,喜欢垄断性收购专利技术,并且不停砸钱,投资各种高新实验室一样。
很多专利与技术,其实都只有雏形,未必会成功,有可能投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烧钱投资,赔得倾家荡产是常有的事情。
但不烧这笔钱,将来产业变革的时候,就只能被时代淘汰,照样要宣告破产。
殷长嬴并非不懂“投资未来”这种说法,他不过是觉得没必要罢了。
国家太大,人口太多,人才就像地上的野草,总会冒出来的。
就像百姓,不管怎么征发徭役,发动战争,他们还是会不断地生孩子,国内还是不断有人。
殷氏王族内部,甚至有一种理论,唯有君王更迭之时,会秘密教给继承人。
那就是——不要让国家有太多的人。
一旦国家的人口太多,百姓就会养不活孩子,吃不起饭。
这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去找能让他们活命的人,世家大族就会坐大,君王的位置就没有那么稳。
这也是昭国之所以频繁发动对外战争的原因之一。
雍州大地,只有雍州平原一带是沃土,其他地方的粮食收成并不算好。
假如不通过对外战争,不断消耗人口,并且提拔出新的权贵,让人们有向上的动力,昭国又何来六百年的基业呢?
非战争时期,为了控制人口,法家官员也会想各种办法。
他们当然不可能鼓励老百姓不生孩子,这是自绝生路。
最好的方法,就是罗织罪名,把赘婿啊,流浪汉啊,单身汉等等,全都贬为城旦、囚犯,让他们去做苦役。
对外的口径当然是,你看这群家伙,又懒又馋,否则为什么讨不到细君,家中田宅土地也都败完了?
这种人不罚做苦役,还有天理吗?
老百姓一想,觉得也是,勤勤恳恳过日子的人,怎么也不至于到这一步吧?
对此不但没有意见,还举双手欢迎,平常看见赘婿、流浪汉,就像看到瘟神一样,百般瞧不起。
想到这里,殷姮不由叹气:“只盼战争早日结束,再过几年,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不必丢弃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