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姮接过竹简,暗红的字迹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用血写的。
楚缓在绝命书中写到,他听闻卫王与祝国质子私逃,觉得此事不同寻常,就前往兄长的书房中搜寻,意外地发现了卫王的私人印章,便知此事与兄长脱不开干系。
联想前线失利,他十分绝望,又搜遍兄长平素阅读的书籍,在一本古籍中发现,祝国故都江陵城外,曾有一座祭祀凤鸟的巫庙。
数百年前,祝国一旦碰上天灾人祸,不仅会祭祀三皇五帝、先祖祝融以及诸位先君,还会特意祭祀凤鸟。
但由于近百年来,礼崩乐坏,加上昭国在百年前废除人殉传统,精简祭祀流程。
祝国与昭国交流甚多,也学到了几分,渐渐废除了许多繁琐的,不那么重要的祭祀,曾经祭祀凤鸟的巫庙,变得无比冷清。
故在江陵被灭之时,昭国的军队并没有捣毁这个破败寥落的巫庙,它还是存在,只是变成了民间野祀。
楚缓在信中写道,他认为楚启也没有一定能召唤出凤鸟的决心,只是决定孤注一掷。
他自知楚启背叛了大王的信任,所做之事,万死难辞。
作为昭国的封君,楚启的弟弟,兄长犯下如此滔天大错,他却浑然不知,这是他的失职。
楚缓愿以自身与子嗣之死,为前线失利偿命,只盼前线战事早日结束,大王一统天下,完成千古之伟业。
看到最后,殷姮骇然:“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殷长赢随口道:“所有儿子。”
卫家卷进谋逆大事,还有被贬或流放两条路。
王族嫡系,被贬为城旦是天大的羞辱,殷长赢绝不会这么做;而流放就更不可能,岂不是天高任鸟飞,任由他们被忠义之士救走吗?
所以,楚启叛国,实际上就注定了他的儿女们一定会被赐死。
殷长赢当然不会心疼区区几个表弟表妹的性命,但楚缓的死,就令这件事变得棘手起来。
祝国嫡系王室,就剩这兄弟二人,楚缓这一脉已经断了,若是再把楚启的子嗣全都杀光,岂不是将祝国嫡系王族全部灭绝吗?
虽说双方已为敌国,杀光也不是不可以,但楚缓这封绝命书,乃是以昭国臣子的身份上的。
这种行为,无异于对楚启的背叛。
楚启无愧于王室身份,却成了昭国叛臣。
楚缓舍弃了王室身份,却为昭国尽忠到最后一刻,以死为他兄长赎罪。
无论出于哪种角度,这样的忠臣,你都不能让他绝后了吧?
不绝后,就一定要过继,防止香火断绝,血食无人供奉。
楚缓能过继谁呢?
当然是他亲哥的儿子。
“他杀了所有的儿子,就为了保住一个侄子的性命?”殷姮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当然清楚在这个时代,这种做法是值得被讴歌,赞颂乃至青史留名的,但她内心深处非常厌恶这等举动。
孩子的命不是你的,你凭什么替他们做决定?
虽然楚缓在绝命书中一字未求,但这种做法,不正是以死来胁迫殷长赢,非逼着他赦免楚启的子嗣吗?
瞧出殷姮不悦,郑高立刻道:“乐平君命诸子服下毒酒,幼子年纪太小,他亲手去灌,许是不忍,只灌了一小口。此子先是闭气,后不知为何,竟吐出大半,仍有气息。但经过此劫,此子身体极虚,随时可能殒命,或会成为痴儿。”
朝中诸公,已经为此事吵成一团。
这个孩子三岁不到,又是这种情况,万一中途夭折了怎么办?还是应该留个保底。
但楚缓还有儿子活着,却要“过继”兄长的儿子为嗣,且不说将来财产继承权问题,凭什么要让楚启之子逃脱罪责?
殷长赢漫不经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