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等美日电子巨头手中,后世大名鼎鼎的三星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三星刚完成256kb dra设计,圣克拉拉研究团队正在通过逆向工程来摆脱美光和zytrex公司的授权费用。
既然引进生产线的计划行不通,那中华高科接下来只能跟德州仪器、ib、日立、松下,东芝等这些公司接触一下,委托他们代工生产。
看完资料,出于降低生产成本考虑,沈瑞把目标放在日立、松下、nec和东芝岛国公司身上。
得益于深厚的制造业功底和垂直一体化战略,即使是美国最先开始研发芯片,岛国也能做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其中东芝更是佼佼者。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岛国半导体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美国半导体企业一直被岛国企业压得喘不过来气,这让美国人非常不安,于是美国借口国家安全和岛国进行“美日半导体交涉”,在1986年达成了一个《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岛国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在5年内出让20的国内市场份额给外国公司也就是美国公司,这也就是美日芯片战争的由来。
沈瑞知道,接下来美帝国不仅强迫岛国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美帝国还威逼岛国签订“广岛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可以说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岛国半导体公司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岛国国内市场狭小,为了开拓产品市场,岛国电子巨头很早就在国内布局了,其中,松下是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
1978年10月28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进行会谈。当时总设计师说“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
那次会谈后,1979年6月松下幸之助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订《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魔都灯泡厂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
改革开放以来,松下、东芝、日立、索尼等一批岛国电子企业巨头陆续登陆中国,并在中国市场上如日中天。
看完材料,沈瑞决定去日立合资公司看一下,和松下一样,日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非常早,早在1978年就于中国香江成立了日立半导体(香江)有限公司,1979年的时候,日立便在燕京成立了第一家日资事务所。
在沈瑞看来,如果能和日立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香江日立半导体代工,那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