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前去上清宫上香祈福,自有玉清道长组织接待,李煜也没有兴趣操这份闲心,他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整军备战之上。
可第二早朝,邕王的提议着实刷新了他的三观!他居然要披挂上阵,亲率大军与屯驻剑南道边境的吐蕃大军开战。
这是急着去送死吗?
“战争并非儿戏!你年纪尚幼,不可贸然领兵。”李适一见邕王请战,大为诧异,这个从自家儿子抢过来的继子虽然聪慧,可从未上过战阵,如今要请缨出战,这不是胡闹吗?果断拒绝。
邕王确实是受了孟武蛊惑不假,可他也有他的算盘,论钱财,他并不逊通王和太子,可是论实力,太子和通王各领北衙一军,只有他没有掌军之权,倘若借此机会掌握一支军队,将会对夺位之争大有裨益,太宗皇帝不也是因战功才成功干掉太子李建成,坐上宝座的吗。
“陛下,那李煜如今年方十七,比臣还四岁,却如何能带兵打仗?上阵靠的不是年岁,而是实力!臣若领兵,定叫那吐蕃缩首臣服。”
李煜嘴巴一翘,邕王志气不,只可惜并不能得偿所愿!
“李煜久经战阵,前有淮西一战,故而能领兵前往剑南。”
“据臣所知,在淮西一战之前,李煜并没有打过仗,由此可见,一个人究竟能不能领兵打仗,只有上了战场才知道,臣请领兵!”
李煜双手往后面一背,装作一副老学究的模样,“邕王殿下只知某没有打过仗,可打仗凭的不只是一腔之勇。”
“某熟读兵书!”
“战国时期赵括也熟读兵书,可长平之战以攻为守,大败,赵国降卒数十万被秦军坑杀,赵括身死。可见熟读兵书若不因势利导,终究也是纸上谈兵,倘若大败,死去的可是大唐男儿,某还是劝邕王在京师老老实实地当王爷,切勿前往剑南送了命。”
众臣听李煜这么一,全都一脸地尴尬,他这么贬损邕王,怎么让邕王下得了台?
李诵心中也有些不解,按他的理解,李煜这并不是劝邕王不要前往剑南,而是反激他去,如此一来,岂不是遂了邕王的愿?
邕王被李煜这么一激,气得脸红脖子粗,“李煜!你怎知某就不会因势利导?”
“某是为了你好!”
“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若剑南之行失利,臣甘愿受罚。”
李适见邕王这么决绝,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群臣,“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不可!恰如李煜所言,倘若战败,不仅我大唐国威受损,将士们也会白白死去。”老臣郑珣瑜经历过战阵,知道战场的残酷,若不是有真才实学,去了只会空耗国家钱粮。
“臣以为可!只需遣一大将辅佐邕王殿下,当可无虞。”贾耽虽然对战争怀有先性的排斥,可他也不想这军功让李煜独得,邕王愿意领兵出征,正好可以压压李煜的风头。
他的建议,赢得了朝中大多数饶赞同,这并不是朝臣们认为邕王有带兵打仗的能力,而是因为李煜就像一个异类般与他们格格不入。尤其是他还把东京国子监弄得乌烟瘴气,许多学子都抛弃儒学,奔杂学而去。
“既然如此,卿以为当遣何人辅佐邕王?”
“当命剑南节度使韦皋辅佐邕王!”
贾耽这一昏招,气得李煜差点破口大骂,韦皋何人,历史上的维州之战可是他一手布置安排,一年的几次战争中击溃蕃军16万,先后攻取城池7座,军镇5座,焚毁堡垒150个,斩杀万余人,俘6000余人,战功赫赫。
若令韦皋这员名将辅佐邕王,多有掣肘,整个西南战事便会截然不同,不定会大败!剑南落于吐蕃之手。
“甚好!拟诏……”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
“!”李适见李煜又跳出来,甚为不悦,只许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