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回 书院之力(2 / 4)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4489 字 2020-06-29

光是现在就有两千多人,只是俺们童军仅收十三至十五岁少年罢了。”

看到周围人的张口结舌,陶大平鼻孔朝天,进一步加料道,“俺们血旗军所有适龄孩童,不论家境,不论出身,哪怕大牛那样被收养的数百孤儿,都必须在学院就读,否则父母将被惩罚。还有,俺们不光免费就读,一般孩童还免费午餐,俺们童子军更是包吃包住。嘿,说道吃,俺咋又饿了。咳咳…你们慢慢看,俺忙去了,哼哼…”

见到一群外来之人听得一愣一愣的,陶大平的虚荣心获得了高度满足,甚至不自觉的露出了吃货本色。待到他雄赳赳的离去,一群“游客”仍然目瞪口呆,站在原地难以置信。心下满意,陶安淡笑着打破沉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书院快要到了,就在索桥那边,我等走吧。”

陶安的邀请将诸人从失神中唤醒,下意识就紧紧跟上了陶安的脚步,心中则感慨不已。其实,这些人不论镖师还是流民,谁不是走过南闯过北的,童言无忌,他们已对鳌山书院诸事信了十分,存在就是硬道理,看不看已在其次。

其中,感触最深的怕就是八字胡向姓男子。他叫向栋,说来却非寻常镖师,而是江湖上大有字号的一位人物。他幼年沦为孤儿,机缘之下被一名江湖异人收养,长大后成就为一流高手,凭借一柄青峰走南闯北,独行江湖,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因常一剑毙敌而获得“一剑红”的侠名。而他的最大癖好,甚或所有收入所投注的,就是收养孤儿。

此番向栋出现于此,其实是碍于空空门盖九宫的邀请。出于对爱徒丐空空的相助与对空空门的壮大,盖九宫已将空空门的宝压在了日益壮大的血旗军,没少四处拉人入伙。向栋人品武艺皆属上佳,昔年又曾欠盖九宫一份大人情,盖九宫自然没有放过向栋的道理。

向栋之前虽对血旗军的观感尚可,但独行侠惯了,且厌憎官军,却无投效之意,怎奈碍于盖九宫的面子,只得应付着答应过来看一看。恰逢血旗军雇佣镖师赈灾,向栋就没表露身份,而是拉了史全等江湖散人临时成立了镖师团,到朐县边赈灾边侧面了解血旗军,所存的心思是应诺看过了就走人。但此刻,他的想法却是动摇了。

大多人心底都有一份净土,或称理想、追求、信念啥的,人们为之努力和坚持,也为之感动、骄傲甚至偏执。从孤儿到大侠,向栋看遍世间百态,视功名利禄如尘,酒色财气似土,却因自身经历将毕生宏愿定为收养落难孤儿,并传文授武,培养成才。只是,他向大侠竭尽全力,迄今收养的孩童也仅近百之数,而人家鳌山书院顺手搞搞就比他多得多!

之前对招揽的抗拒,根本原因在于向栋的孤傲。他的孤,源自于孤儿的幼年经历,附带一份愤世嫉俗;他的傲,源自于收养教育孤儿的付出,蔑视其他无所作为的个人甚或势力。但如今,在向栋最坚持、最骄傲的方面,他被别个血旗军随便一处据点的书院就给碾压了,再无孤傲的本钱。独行侠还是不好使啊,向栋的拒绝之心不由松动起来。

相比向栋那高尚执着的大侠情结,张小山的望子成龙就简单而现实多了。倘若返回老家,他家的大宝是无论如何都没书可读的,也是没武可学的,他张家的下一辈,下下一辈,下下下一辈,都跑不了个坑头刨地的农民。丫丫个呸的,不就背井离乡嘛,大宝、小宝、小小宝光宗耀祖的机会就在眼前,自个怎能挡了宝贝儿孙们的大好前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像是欢迎这群迈入鳌山城的参观者,更像是一种莫大诱惑,正行间,远远的东北山梁上飘来一阵读书声,清脆整齐,稚音朗朗,直达一众参观者的心田,似也洗去了他们的诸多杂念,剩下的只有向往。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鳌山书院,却被看门的老大爷断然拒绝了参观申请,便是陶安出马也一样无效,那份通行文书人家甩都不甩。用老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