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拒绝(1 / 2)

李博在这份奏章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国子监改制以及教育改革的详细想法,更是重点讲述了他对实施方案的考虑。

对于善于揣摩上意的李博而言,写出一份让神宗满意至极的奏章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神宗翻阅着李博的奏章,尽管面上面无表情,但心里对李博奏章的内容是很满意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12字是古代教育的核心。无论是学习六艺、六经、或是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乃至技艺方术等等,根都是在“道德仁”上。如果仅仅是掌握一些技艺本领,那只算“术”,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匠人。

孔子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不扎根“道德仁”,是为人所鄙弃的“小人”。《老子》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而在李博的奏章中,让宋神宗赵顼意外的其实是关于当朝需要重视学子关于“礼”的学习这样的论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就是让学子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矩。

而且,李博非常注重“习劳”。奏章中提出,童蒙初学就要学习洒扫。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贵族子弟,习劳是士大夫强调的必备品德。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此言,深得皇帝赵顼的心意。

李博在奏章中不仅详细论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等,更是在宋神宗赵顼提出的教育改革内容上加入了他自己的一部分考虑。

李博在奏章中详细提出了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思考。

“教小儿不但是出自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 学校教育虽然重要,但同时需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

“师傅严于馆,而父兄狎于家,亦为曝函相间”。家庭教育以身教为先,是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场所。父母要修身进德,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近世有力之家,不惜金帛聘请名师,期教程其子弟,而子弟终未见其日有进益者,非必师不善教,实为父兄者,不知积德以培植也”。

士人重家教,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大多都有家范,家谱上也首先记载祖先的家训。有些世家大族每天清晨会在家庙中集合大众,然后击鼓宣读家训家规。《千字文》中说“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家庭教育又以母教为根本。《诗经》开篇即是讲“后妃之德”,周朝八百年基业是和“太姜、太任和太姒”这三个女性分不开的。在汉代刘向的《古烈女传》中就记载有周文王之母“太任”注重胎教的事迹。

“李卿,家庭教育很重要,书香门第和宦官世家的教育暂且不谈,普通平民子弟的家庭教育你认为应该如何入手?”宋神宗赵顼看到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抬起头对着李博考教道。

“陛下,臣以为,提升平民之家的家庭教育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要做到比登天还难。”李博打了个寒颤,说出一番在赵顼意料之外的话。

“也就是说,你就是要告诉朕家庭教育很重要,然后就没了?”赵顼不耐烦的说道。

“陛下,臣以为,家庭教育以身教为先,是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场所。父母要修身进德,给孩子最好的身教。臣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李博惭愧的说道。

“朕作为父亲,给你一个思路,各地童蒙初学可以给童生的父母一些帮助。你认为如何?”赵顼想了想对着李博提示道。

“陛下圣明,臣佩服的五体投地!”李博兴奋的躬身行礼,如果不是顾忌皇帝御前,他早就跳起来了。赵顼给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前他完全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