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去喊李虎带咱人回来。”
他们也看到对面箭上出了人,绕出村子,往石场去,就给碰上了,箭上那瘸腿的,第一次跑来村上送特产的大胡子也骑着马,身上披着甲胄,众人眼睛都惊掉了,再看他身后,几个半大小子,几个上岁数的,尤其是老在河泊放羊的那牧羊老人,众人与他一起坐过,问过他的年龄,那是六十又五呀。
现在呢,骑着一匹高头骏马,白发白须,头上还dg个头盔,背上背着一张大弓。
人啧啧称奇,嘴里说着“东夏人就是不一样,真是从塞外来的。”
再往后还有几个跟着海塞尔他们来村子的姑娘和红脸妇女。
她们没马了,在地上跑,也都拿着枪叉。
一村人都站在那儿只顾看稀奇,直到杨大娘反应过来喊他们,他们这才跟着走。
往石场的路上走去,半路上又碰到石工,排着队,提着他们训练时的兵器往前赶,去追李鸳鸯,而李鸳鸯与他们略一汇合,diǎndiǎn人头,不退反进,商量着上桥头,在那儿等着。村里的人一路走一路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恐惧,年龄大的人感叹“咋就觉得乱世又来了,朝廷再不好,也比天下大乱强。插枪种地,一死一村人,火烧着,马跑着……好在咱村有凌刚和李虎兄弟俩,拉起来了人。”
便有年轻人与他辩驳说“不都是朝廷逼的?那‘青苗贼’不知祸害了多少人家,赶走他还不对吗?”
没有人把“青苗贼”被赶走和杨武威要来复仇联系,说到这儿,就关联不上了,只是想说官府的不好。
一路到了石场,还有两个石工守门,竟站在巨大的石门楼上绞木门。
他们平日就说这跟城门楼子一样,今天遇到杨武威来再往里头躲,更有这种感觉,纷纷说“该不是李虎早知道,就修成这跟城楼一样的大门了吧。”
人都进去了,门又扎扎落下去,人们好奇,看到有石梯,就一起登上去,上头大概还有七八是石工,除了两个在这儿绞动城门,其它的都在这道石墙上游弋,大家伙都认识,一边与他们打招呼,一边说“站到这上头就没事了。大人把怀里的孩子一放放下来,大大小小的孩子就把这城墙道跑满了。
这时,他们就开始眺望起李鸳鸯他们,要知道杨武威一家人世代为军,百多个家丁,十几匹快马,几个县都不敢惹他们,李鸳鸯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能是对手吗。众人自己安全了,却又为他们这些人忧心忡忡。
他们看到东夏箭上也护送了老小赶来,纷纷给他们喊“跑快。”
几个妇女自恃身强力壮,跑去城门楼正上头,帮助绞那大门,久而久之,一村一箭就都好到这种程度了。
这回再进来人,就与他们一起愁闷担心完全不同,老弱一二十头就说“你们别怕。咱这边有身经百战的爵官。”
众人一问,那牧羊老人和瘸腿大胡子都是的,脸上就都流露出你越说我越不信的神情。
有人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背了张弓,好奇给他讨要在手,马上就又还给他了,而村里的孩子们就都羡慕起来,亦步亦趋地跟着箭上那边的孩子。那东夏的大人,往往是沉默寡言,说话很少,说出来斩钉截铁,平日不诳不骗,孩子们却个个伶牙俐齿,便是那个身背弓箭的,就一味说“我这把弓箭是我堂兄送给我的。他自己做的。他知道我没有力气,故意做得小,他自己的弓,张开就能射下来天空飞着的大雁。”
他比划了姿势说“他箭术特别高明,去从军,直接就是甲等的军府,后来我们大王还喊他一起作战去呢。”
他吹嘘说“我们大王带身边的就都是我堂哥一样的巴特尔,他们个个射大雁,有的一箭穿个。”
他说“我阿妈说了,他们将来会打回来的,接我走,接上我,等我长大了,就接上我,一起征战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