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一章 公主苦啊(2 / 2)

出来,如何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便他们也知道答应鞑子的要求,那就是在帮助鞑子,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劝李起答应。

李起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凭着身体本能,对吴三才说道“好,我答应。”

吴三才见李起答应,大喜过望,这不仅意味着他性命无忧,还意味着大功一件,回去之后必定升官发财。

吴三才喜不自胜的便是从腰间将那文书取了出来,里面的内容自然是鞑子放坤兴公主,李起承诺放弃火攻,停止攻城之类的。

魏千章将文书从吴三才的手里接过,而后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看都没看,便是手一扬,刘桃树立即是将那定王玺印交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接过玺印,重重的便是在那文书上面盖了下去,算是同意了鞑子的条件。

这年头别看兵荒马乱的,谈判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扯淡,今天谈成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反悔不认,这样的事情不说这时候,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谈成了,把文书签了,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律法和道德上面的约束力,谁反悔,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也是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尽管鞑子也拿李起没办法,但是鞑子却也可以以此为由大肆宣传,以使自己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同时也可以打击李起的军心士气。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的话,李起也不是一点损失都没有,至少一个不讲信义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尽管对待鞑子并不需要讲什么信义,但是不论如何,天下人在心里对李起的印象是要受到影响的。

而这,也正是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的理由之一。

吴三才拿到盖有李起“定王之宝”玺印的文书后,顿时就是无比激动,不住的给李起叩头谢恩,而后便是喜滋滋的去给他的主子回信去了。

多尔衮和洪承畴他们见李起同意放弃使用火攻,并且还同意暂停攻城十天,也是高兴,没有丝毫怠慢,立即是命人前去将坤兴公主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