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堂上的对头之一!
自古文武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不管经历多少个朝代,都不会改变。
很有趣的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也从来没有严厉呵斥过这种现象,反而有些暗中放纵的意味
因为,在帝王眼中,所谓的‘将相和’何尝不是‘文武勾结’的另一种说法。
兵、儒两派对立,为上者只需要从中把握尺度便好,所谓的帝王心术,不外乎就是平衡之道。
古来如此,如今的大夏皇朝也是如此。
远的不说,三十年前,李九杀出任安南都护府大都护一职时,王家就在朝议中多方谏言阻拦;后来,李九杀为了压制蛮族在安南实行兵制改革,没有及时通报朝廷,又被王家势力上本弹劾
王家抓住李家的把柄在朝堂上作为进攻的手段,同样,李九杀虽驻守安南,但李氏一脉在朝中经营的势力也曾多次主动与王家角力。
朝堂尔虞我诈,凶险万分。
几十年下来,李家和王家在朝堂的博弈制衡中,双方互有胜负,虽然说不上势同水火,但关系也绝不亲密。
可是,李家多出武将,王家尽是文臣,作为大夏朝兵、儒两家的象征之一,双方虽有摩擦,但至少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
毕竟都是大夏百年王侯贵族世家,将门世家的李氏一脉奈何不得在朝政上根基深厚的王家势力,王家也没办法对插手李九杀苦心经营三十年的安南都护府。
双方只是官场的博弈制衡中各取所需,两边都知道,想要一棍子打死对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事,李奕奇心中一清二楚,当初也不以为然。
然而,李家这次陷入夺嫡之争,背后竟然隐隐有着王家的身影,这不由的让他极为恼火。
王侯世家参与夺嫡乱战,等同如履薄冰,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是倾覆之局。
王家这是把李家往一条绝路上逼!
丝毫不留半分情面!
既然是这样,那么李家就不得不反击了
“这位师兄,进了翰林院之后,还真是低调啊!”李奕奇眉头忍不住微微皱起。
他手中的资料,尽是从三年前王天羽夺得大夏科举殿试状元之后开始记录的。
上京城李氏一脉手中的情报网如今皆掌握在李府大管家水伯手中,信息搜集的能力虽然强大,但也仅仅查到了为数不多的情报。在往前,也只能追溯到了王天羽三年前夺魁之后的活动资料,并不算详细。
资料显示,王天羽入仕翰林院后,深居简出,上京城仕子之间举办的酒宴,王天羽从不去,皇宫御宴也极少参加,和宫中的势力之间可谓少有来往,几乎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
“不愧是王家后起之秀第一人,做事真干净啊。”李奕奇默默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道精芒。
虽然请报上没有任何痕迹表明王家涉足了皇子间的斗争,但他已经认定——王家或者说王天羽本人,早已暗中参与了夺嫡,而且,很可能就是站在那位儒道造诣非凡的八皇子身后!
八皇子自幼喜爱儒家经典,作为诸多皇子中儒家学问最精通的皇子,一向备受那些儒臣的关注。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三公九卿世家的王氏一脉虽然也号称从来不参与夺嫡党争,可若要真的在众多皇子中选择一位支持,作为文臣一脉的领袖,八皇子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只是不知为何,到目前为止,朝堂之上都没有任何王家参与夺嫡的消息流传出来。
李奕奇相信,若不是他判断错误,那么只能说王家隐藏的太深了,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壁,即便是隐藏的再深,夺嫡这样的大事,又能隐瞒多久
“师兄啊师兄,既然你陷我李家于夺嫡之争,那么王家也就别想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