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双眼微眯,看着尉迟英哲主力步兵方阵侧翼中比例明显高出许多的刀盾兵,放弃了迂回包抄的打算。
护卫主力军阵步兵侧翼的刀盾兵可不是寻常意义的刀牌手,他们装备的都是大唐军队中十分出名的陌刀,也就是俗称的三尖两刃刀!
这种长柄大刀不光对付步兵非常有效,对付骑兵更是一柄利器,若是李察的边军精骑冲入对方的侧翼陌刀队中,进去容易出来可就要掉层皮!
对面尉迟英哲的军队虽然不是正规唐军,但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唐军那一套,以小窥大,能看出来唐军步兵军阵对侧翼护卫十分看重。
至于步兵军阵后方,因为距离过远,大量敌方士兵遮蔽,李察即便站在高点也很难看到。
这时候李察不禁怀念起前世的望远镜,在冷兵器战场上,望远镜几乎就是主将的‘神器’!
光靠目力站在高处,几千人的大战或许能遍览全场,但超过万人后,一眼过去基本上全是人头和直冲天际的兵器……
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团组成了一个常规的三角军阵徐徐前进,被李察当成了探路的炮灰……
当然,以三个野战团的战绩和装备,对面的尉迟英哲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其当作炮灰。
再奢侈的主将也不可能那披甲士兵当炮灰啊!
大唐野战部队中,穿戴铁甲的才是正规军,但对外征战的时候都会临时征召一批地方土著,有时候是游牧民族,有时候则是色目人,都是就地征召。
若是本土作战,则会要求地方府兵县兵协助,这些部队都是战场上的炮灰甚至诱饵!
第一野战团在正中央,披甲率较低的第二第三野战团则分裂两边掩护中路的第一野战团,两翼则是李察的2000名边军精骑掠阵,防止对面的骑兵突然杀过来突袭前进的步兵军阵侧翼。
由于三个野战团几乎都是收编的唐朝降兵组成,带兵的武官也是清一色的原大唐军官,所以列出的军阵和对面尉迟英哲的队伍差不多。
不过比起尉迟英哲麾下身经百战的主力,李察麾下的三个野战团中的兵员素质就差的有点多了,虽然里面也是人人配弓,但大部分人都没有配备强弓。
原因不光是李察配不起,更多是因为其中参杂了很多县兵府兵,用不来强弓……
因此,李察的三个野战团中,前排的远程士兵大部分都配备的弩弓,用来弥补弓箭手的不足。
除此之外,李察的三个野战团前排的披甲率也不如对面,对面前排清一色的都是大盾和轻型铁甲,但在李察这里,只有第一野战团做到了这一步……
甚至连李察前排的盾牌质量都不如对面整齐划一!
李察这个草莽出身的‘土匪头子’,底蕴终归是不如对面有底蕴的西域大军阀。
尉迟英哲主力军阵前排的精锐,单从装备上来看已经与李察麾下的五军营差不了太多!
或许在铠甲上无法做到全员中型铁甲,除此之外,其他装备都相差不多。
刀枪箭矢盾样样都是这个时代的制式精品!
正因如此,李察才没有第一时间将系统本部军队招募出来押上去,对面的阵容看上去太强了,李察需要用一群人试探一番。
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天地,背上插着令旗的传令骑兵在前进的步兵方阵之间来回穿梭,协调整个军阵的整体,防止各个步兵方阵走偏。
虽然士兵们经过一定的队列训练,但偌大的战场上,数千人同时向前移动,前进过程中自然需要传令兵和各级武官疏导协调。
哪怕是到了近代排队枪毙时代,骑着战马来回穿梭的传令兵和军官也是步兵前进时不可缺少的元素,若是让士兵自己闷头向前,基本上走出上百米整个阵形就乱了……
毕竟,士兵不是仪仗队,他们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