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长衫儒者从人群中走出,将手中的笔筒放回竹筐,冲着江安义道老夫正好看到事情的经过,确是这两个狗东西伏势欺人,老夫愿为你做证。”
有如久旱逢雨,江安义感激地连连作揖。人群“嗡”的一声兴奋起来,指点着儒者,交头结耳地议论起来。
身为衙役,得有眼力见,什么人可欺,什么人不能碰,什么人得捧着,这是学问。侯七见来人面如满月,三缕墨髯透着精神,身着裯布衣衫,不怒自威的样子,应该是有身份的人。
侯七不敢放肆,叉手行礼道“这位老爷,这妇人抗税在先,这小子更是公然殴打官差,目无法纪,您都看到了,我们是依律办事,请老爷您不要多事。”
“多事?不平之事老夫就要管。老夫倒要问问陈县令,他是怎么管教手下的,尔等撮尔小吏,不思尽忠职守,反而鱼肉乡民,实是可恶至极。”
来人口气不小,侯七和马八对视一眼,不记得县里有这样一位,马八试探地问道“敢问您是?”
“老夫余知节。”
人群立时炸开了锅,“余知节,京城做户部侍郎的余大人吗?”
“不可能,余大人一直在外任官,有十多年没回过家了。”
“你消息不灵通,表舅的侄子在余府帮工,他说余大人几个月前就回家探亲了,只不过余大人为人低调,没有声张罢了。”
“我就说此人气度不凡,令人望而生敬,原来是余大人回家了。”
“拜见余大人”、“余大人一向可好”、“余大人好”,人群中响起一片问好声。
余知节的名字江安义听过,准确地说余知节这个名字在新齐县家喻户晓。余知节,德州新齐县人,二十七岁高中进士,宦海浮沉二十载,历任主薄、县令、太守,现任户部侍郎,且为官清廉正派,官声甚佳,在新齐县被视为读书人的榜样。
侯七和马八苦了脸,这回踢到铁板了,趴到地上捣起了蒜,连声求饶。余知节厌恶地扫了他们一眼,喝道“自己滚到陈县令处讨打,若让我夫知道尔等敢再为非作歹,小心你们的狗头。”
侯七马八狼狈地爬起身溜走了,临走前侯七恶狠狠地撇了江安义一眼,眼光中充满了怨毒。那眼光让江安义想起毒蛇,心中一凛,此刻顾不上其他,江安义冲着儒者深深一躬,道“多谢余大人仗义直言。”
余知节摆摆手,示意江安义无须多礼,蹲下身子,饶有兴趣地把玩起箩筐中的竹器来。众人也不散去,围做一圈,兴奋地围观着余知节。
半晌后,余知节站起身问道“这些竹器可是你所制。”
“是。”
余知节刚想继续说话,发现身边围着一圈好奇的人,微笑地冲乡亲抱了抱拳,对江安义道“此处说话不方便,随我到前面茶楼一叙。”
跟家人打过招呼,江安义跟在余知节身后去了茶楼。有余大人出面,江黄氏收起胆怯之心,继续开张卖竹器,一边等儿子回来。
到了茶楼,江安义再次谢过相助之恩。余知节见江安义年纪不大,举止温文有礼,而且身着儒衫,笑问道“你可曾读过书?”
“小可是个童生,明年要参加州里的院试。”郑国读书人先进行童子试,童子试三关,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考过前二次称童生,考过院试后才能称秀才或生员。余知节点点头,身为朝庭户部侍郎,天下的俊才不知见过多少,一个童生引不起他的关注。
余知节直接道“老夫生性喜竹,这些竹器雅致动人,让人耳目一新,老夫有意带些赠予京中好友。不过,你所做之物略失之粗糙,有美中不足之憾。”
一席话说得江安义颇感汗颜,这批竹制品细微处雕琢不足,再加上题画的水平有限,明眼人能看出瑕疵来。江安义愧然道“小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