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3月16日,蓝村镇。
距离黎明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在郭阳等人在南方吃喝玩乐,哦不,是为东海商社的利益而奋斗的时候,本土的生活已经揭过新的一页,开始蓬勃地发展着。
此时正值谷雨节气,不过近几日却并未下雨,天气晴朗,树青草绿,百花盛开,正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好景色。
初步修成的蓝村即墨夯土路上,一列五辆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正不急不慢地向西边蓝村的方向行驶着。领头的那辆单马拉的小四轮马车上,劳工部农业组的张国庆坐在前排,一边控着马,一边在吱嘎吱嘎的车架声中用公鸭嗓高声唱着歌。
“一想到你,我就哦呼呼吼吼……”
远处,蓝村中央塔的顶端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塔顶的火光闪烁着,应该是正在进行通信。
张国庆唱完歌,从旁边的帆布带中取出一个竹筒,润了润嗓子,似乎终于是尽了兴,亢奋地转头对后面小车厢中搭便车的陈潜说道“啊,蓝村镇近来发展得可是真快啊!”
陈潜穿越前是吉林大学的民商法学博士,穿越后一时没有对口的工作,就在财政部做事。今天他是搭张国庆的便车,去蓝村镇代表财政部开会。
他现在一脸黑线,一副头晕耳鸣地样子,听到正常的声音如闻天籁,恍惚地说道“是啊,呵,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城市啊。”
蓝村镇,这个在数年前商社初立时从未引起股东们注意的小地方,如今却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最初,这里只是作为胶西即墨道路的一端,进入了商社的视野。但随后他们就发现这里实在是个好地方,几乎称得上东海控制区的十字路口,使得它的地位急剧提升。
相比鳌山之东的东海地区,蓝村离山河防线更近,便于及时指挥,同时又位于大沽河以东,安全很有保障,所以军委会的前敌指挥部很快设立到了这里。
商务部、后勤部和建设交通部要为前线运输后勤补给,这里又成了物资的集散地。
后来,光报通信塔体系建成,蓝村镇设立了交汇南北两路光报的中心塔,更加强化了这里的地位。
时间进入59年后,军事压力逐渐增大,商社的重心越来越向前线倾斜,张正义干脆带领管委会坐镇到了这里,以就近协调各部关系。
战后,处理与地方的关系、准备征收夏税又显得重要了起来。东海地区和城阳区经营多年,已不成问题,所以管委会又调动了不少人力驻在蓝村镇,准备对付胶西、高密和即墨西北的土豪们。
如此这般,蓝村镇明明从未出现在全体大会的远期计划上,经过自然的发展,却有了一丝行政中心的味道,隐隐已与商社目前的核心地带东海区和城阳区分庭抗礼了。
张国庆一挥马鞭,说道“嘿,老陈,你们财政部有什么内幕没,听说有人想把管委驻地正式定到蓝村镇,可是真的?这不就是迁都了嘛。”
陈潜刚要回答,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但想了想也不算什么机密,于是说道“是有这么个说法,这也是为了加强对新地区的控制,我今天去开会就是谈这个的。不过要搬也就是行政口商业口的那些搬,工业重心还是在东部。不管怎么说,真要搬的话,一定会提请大会批准的。”
“这是好事嘛,要我我也会支持的。嗯,我们组的新农场,也是跟这个有关吧?要想多供粮食,得有足够的畜力才行,你可得多给我们批些用马指标啊。”
蓝村镇以北、落药要塞以东的大沽河东岸区域,农业条件很好,但是远离县城,居民不多,有不少荒地。商社在这里圈出了一片三万亩的区域,指令农业组派人过去,利用俘虏作为劳动力,在这里设立农场,保障附近几个要点的粮食安全。
不过新农场面积虽然不小,却没什么水利,地也荒废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