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年,11月16日,冬至,日照郡,莒县新城。
在新城东边不远处的一处筑路工地上,段石刚与同伴铺好一段石块,工地南边就传来了一阵铃响,然后便是管伙食的郑大师傅的破锣嗓子声和一阵香味一起传了过来“来喽,吃饺子喽!”
工地上顿时喧闹了起来,工人们匆忙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在各组长的带领下,排好了队,去了南边洗手、吃饭。
不久后,段石从食堂帮厨的郑大师傅的女儿郑小妹手里接过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找了个干净地蹲着吃了起来。一边吃着,还眼巴巴的看着工地一角的一间大帐篷——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啊,不仅是冬至有饺子吃,还是结工钱的日子!
果然,不久后,帐篷里一个穿着青衣的账房走出来了,对这边喊道“发薪了!……不用急,你们继续吃,我喊到谁,谁就过来领钱!好了,23016号,段石!”
段石一个激灵,没想到第一个就叫到了他,连忙应了一声,然后匆匆把饺子扒了一口,一边嚼一边往帐篷那边小跑了过去。
段石是莒县本地一户普通人家的小儿子,因为家里没多少地能分给他,便跑到这筑路工地上来讨生活。结果还不错,工地上管吃又管住,每月结两次工钱,从不拖欠,一年下来可是能攒不少钱,算起来比种地还划算些。
果然,进了帐篷之后,里面几个“账房”将他验明正身,让他花了押,便痛快地将薪水给了他。
“好嘞,”青衣账房把算盘一打,说道“23016,段石,合同工,二级,10月份上半月14日全勤,日薪九分,全勤奖一日薪,总计一元又三十五分,这位小哥,你可收好了。”
段石收到一枚银币和若干枚黄澄澄的钱牌,感慨地说了一句“出了半个月臭汗,就换了这几个小牌牌,赚些钱还真是不容易啊。”
但他还是欢天喜地地将工钱藏进了怀里,轻快地走出了帐篷,然后就盘算起了这两天该去哪里玩耍——冬至是重要的冬节,工地上过了中午便放假,连带着明日也歇息,终于可以轻松两天了。
在不久之前,他还是颇为羡慕工地上与他们一起干活的一帮子大兵的。同样是干这筑路的活,他们却能隔一日就回军营里学识字、练打枪,等当完两年兵,还有一百亩地可领。这样的条件如此诱人,以至于之前官府来工地上招兵的时候,不少人都报名去了。段石本来也想去,然而还没下定决心报名,事情就起变化了,听说官府跟东边个什么日本国起了战事,那营兵被调去日照出海打仗了。妈呀,这可太吓人了,打仗,那可是掉脑袋的活计啊,还好没报名。所以,段石就这么缩了,立冬的时候不少老工友都去军营报道了,他这个“23016”号便成了工地里的头一号了。
不过也好,就算没公民身份可拿,这么打打工、喝喝酒,不也是挺惬意的吗?
段石领了工钱,与几个工友招呼了一下,便出了工地,去了临近的集市上转悠了起来。商人们也知道今日是他们发薪的日子,早早地顺他们刚修好的道路汇聚到了工地旁边来,也想着趁机发上一笔,而他们往往会成功的。
集市上,各家地摊已经开张了起来,卖烤肉串的,卖糖葫芦的,卖发糕的,卖成衣布匹的,卖各种小玩意的,卖艺的,卖身的,应有尽有。还好,段石刚吃了一顿白菜饺子,肚子里有货,能够抵挡住各种香味的诱惑,径直去了更西边,进了莒县新城中,来到了东海储蓄银行在这里设立的一处装修大气的支行中。
这家支行是东海储蓄银行西南分行下属的莒县支行,虽然名头很大,但实际上是跟着密州往这边修路的工地一路搬过来的,直到新城这里才固定下来。毕竟现在东海体系内最大的用钱项目,就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地了。
刚才给段石他们发薪的“账房”,有两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