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黑龙江上 二 蒸汽船(2 / 4)

1255再铸鼎 修改两次 4441 字 2020-09-04

船在外海竞争不过已经相当成熟的大海船,那还不如专注于在内河和浅海区的性能,万一出了故障也好处理;同时,既然动力机构占据了大量空间,在运输力上是不可能竞争过传统帆船的,那么不如干脆放弃货运,在技术受限的前提下尽量把船做快点。

根据这个思路做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江级了。相比最初那艘改装来的实验型蒸汽船,它的标准吃水降低到了1米,以适应未经疏浚的复杂水道。但为了在浅吃水的条件下有足够的空间安置机舱、燃料和必要的其他物资,船体长度一下子增加到了40米,水线宽7米,从外表上看足可称为一艘“大船”了。看着大,几乎和烈焰级差不多长(造价上也是),但标准排水量只有150t,满载也不过200t,算是相当轻盈的船只了。

她们的结构很简单,就只有单层船体加上一些上层建筑,但经过了合理的设计及“借鉴”,外形看上相当流畅且亮眼。上层建筑使用了“双岛式”布局中前部有一座双层舰桥,中后部隔了一段距离又有一个单层的动力操纵区,其余部位则是露天甲板。船身用某种白料为基底混合柏油涂成了灰白色,有着半哑光的色泽,看上去相当高级;而侧面用红线从艏尖画出一道弧线,平滑过渡到甲板位置,一直画到船尾,将外漂的船体干舷和内收的上层建筑侧壁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折线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让单调的船体一下子有了凌厉的感觉,颇有画龙点睛的味道。

江级的建造应用了多项新技术。除了蒸汽动力,最重要的革新是,它是阔马造船厂正式建造的第一种钢骨木壳船!

得益于钢产量的提升、力学理论的进步、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大型钢件加工能力的提升,阔马造船厂得以用钢制龙骨和肋骨取代过往的木制骨架。这既增加了船身强度和刚度,又摆脱了木料来源和阴干时间的限制,可以说是东海造船业的一次飞跃性进步!这个技术即使不用来造蒸汽船而是造传统帆船,也能以更低的成本造出更大的船!

虽说钢比木密度大,但比强度更高,所以理论上撑出同样的水下空间(也就是所谓的排水量),钢骨船反而会比木骨船更轻。不过由于江级是第一次投产,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放宽了安全系数,船身自重占总吨位的比例与之前接近,约三分之一,差不多是65t。但钢骨带来的好处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强度足够高,所以不用像过去的木骨架那般畏手畏脚,长宽比可以比同吨位的船大得多。首批江级的长度就能达到与烈焰级相同的四十米级,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把钢骨做到了船体里,所以江级的动力单元就不需要铺设额外的龙骨加固了,总重相比当初的实验型号反而轻了些,只有37吨。虽然轻了,动力却更强劲了,它装备的锅炉仍然是温泉3,但是经过了多次改进或者说是测试之后对冗余不断放宽,蒸发量提升了50,达到12th,工作压力也回升到了03a。有了更充足的蒸汽来源,自然就能撑得起更强的蒸汽机,两艘船都装备了最新的“洪流260”,结构与旧式的170类似,但气缸内径增大到了400,也就是新一代固定蒸汽机新星250的同型缸。

洪流260的功率达到了100k,在如此庞大的功率推进下,江级的航速可以达到八节,并保持这个速度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巡航——这个速度虽然尚不如成熟帆船的最高速度,但无视风向,比帆船在普通运营场景下的平均航速几乎要高了一倍,可以说相当具备实用价值了。

不过,鉴于当前的蒸汽机可靠性仍然存疑,而且耗煤量太大,所以航程是很受限的,船上依然保留着帆装,在大多数时候仍然用风帆驱动,只在风向不好的时候才开动蒸汽机。

为了避免中央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烧坏风帆,江级只用了两根桅杆,一前一后,避开了烟囱。不过由于这型船底舱里有大量煤水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