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在另一台更复杂的机器上,根据本船航速、航向角等诸元计算出了更微妙的横向射角,同样同步到了炮舱之中。
这两个装置加起来,便是所谓的“先进火控子系统”了,根据数据迅速计算出统一的射击参数,从而减少射击的准备时间,取得更好的准确度。如果只是这样,那比之前的查表其实也并没强出多少来,但这套火控子系统更根本的优点在于反应迅速,并非给完一组数据就完了,而是随着双方位置的不断变动,在随时更新着数据,这对于炮手来说就极有参考价值了。当然,这样的火控在后世看来仍然是小儿科,风力和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都没考虑进来,但还是那句话,在现在已经足够先进了。
舰桥地板之下的上炮舱之中,周宏仍然在盯着头顶上的仪表板。这个板子可分上下两半,上半显示的是距离、航速、风向等“客观数据”,而下半则是火控组给出来的射角等“主观数据”,炮手可以直接照抄主观数据,也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客观数据进行微调。当然,自己调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比主观数据要强,而要不要调、怎么调的责任重担实际上就压到了周宏的肩上。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周宏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正当他如坐针毡的时候,一通来自舰桥的电话突然拯救了他。
“是,明白,先校射,1500米正式开打!”周通拉着电话走到了中央的05左和06左炮位前,对炮队长说道“按给定数据来,先来两发试射!”
燎原级上的炮兵组织结构沿用了海军的成熟经验,每个小队负责两对炮,而上炮舱的05、06炮位位于整艘船的正中央,可谓是核心炮位,自然要由技能最为熟练的炮队负责。
宋子实上士就是这个小队的队长,他接到命令之后,不二话,直接拍了拍05左炮位射手的肩“知道了吧?开始瞄准吧。垂直正0083,水平负0014。”
射手根据他的指示,带人转动摇柄,将火炮仰角调整到了大约5度,又仔细地转动瞄准具,使它略微向右偏了一点点,这样瞄准时炮口会略向左偏,以补偿因本舰向右运动而产生的横向偏差。然后,他就坐到炮身左侧的瞄准位上,用右眼透过瞄准具的望远镜看向了远处的目标——17式的射程高达三千米甚至更高,如此远的距离已经不可能用肉眼去瞄准,只能借助光学器械了。足以用来瞄准的望远镜同样不是个简单东西,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平,也就是这几年受益于工业水平的提升才能可靠地制造出来,但仍然很贵。
即使有瞄准镜,想准确对准几千米外的目标也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因为本舰在不断地运动和摇晃,稍一晃就会使镜头内的景象产生巨大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炮位右侧还有一人在专职负责调整炮身的平衡,他盯着炮架上的重力式垂直指示器,手握两根摇杆,随着船身的摇晃不断微调着炮管的角度,使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相对稳定。这样的人力垂稳不可能太精确,但总比听天由命强多了,在他的帮助下,射手只需要指挥队友调整水平射角追踪目标就行了。
17式的炮架沿用了之前的成熟设计,靠近炮窗的位置有一根固定的转轴,而尾部放置在后面的一道弧形铁轨上,这样就可以不费力且大角度地调整水平射角了。
两名炮手协力转着炮尾的转轮,使火炮水平旋转,而射手口中念念有词,指挥他们的动作“左左左……停!”
当宋军最右翼的那艘大战船在瞄准镜中稳定出现的时候,射手突然喊停,然后稍一确定准星的位置,果断扣下了扳机。
随着扳机的扣下,炮闩内部的击针被释放,猛地撞向药筒底部的底火。药筒内部有六件硝化纸包装的药包,每包都装着三百克黑火药,这些黑火药被压缩造粒成棋子大小,以取得最适应17式炮管的燃烧曲线。现在,这总计18kg发射药在底火高能射流的激发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