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礼乐(加更)(1 / 3)

1255再铸鼎 修改两次 3304 字 2020-11-24

1275年,9月26日,911区。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左离少尉坐在车沿上,一脚蹬在地上,另一脚踩着车框,双手抱胸把上了刺刀的步枪揽在怀里,看着北方不断接近的黑压压的骑兵,面色平静,甚至有雅兴吟起了诗。

而旁边的士兵们就没这么余裕了。这个步兵班的班长尬笑了两声,对他问道“少尉,这诗是讲什么的啊,可是说的古人征战之事吗?”

左离摇摇头“这《燕歌行》说的是将军骄纵而败的事,现在也倒应景。”

班长一愣,又左右看了看南北的敌人,那马蹄声震得他心里直发颤——这种时候念这诗,那不是晦气吗?

左离一叹“最近我们也是太骄纵了些,不准备完全就行动,害了马义他们……”

原本漠北旅是营级合成,一个营配四个乘车步兵连和两个骑兵连。后来发现这个编制太大不够灵活,便拆成了两个分队,但分队数量对于茫茫草原还是太少,就又重新组成“合成连”,一个连配两个步兵排和一个骑兵排。再后来一帆风顺,上面连合成连都嫌大了,又拆成了“合成排”,一个排包括两个步兵班和一个骑兵班,执行基础的巡逻任务。而执行任务时往往又大胆地分班行动,侦察范围倒是大了,但遇敌时的安全余量无疑就低了些。

班长又急了,敌人都过来了,你还垂头丧气个什么啊。

他正要出言劝诫,左离却突然跳了下来,把手中枪对着北方举了起来,喊道“但是,改正的事以后再做,现在要紧的,是把鞑子杀干净,告慰牺牲的兄弟!”

班长松了口气,赶紧应道“对,杀光他们!”

左离又站到车上,拿起一部新式的双筒望远镜看向北方,等了一会儿,说道“距离差不多了,开枪吧。这些蛮夷,就要用‘礼乐’教化他们!”

“是!”班长立刻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对两辆马车上的机枪手说道“就这样,开始射击!”

这个步兵班配备了三辆“平安”悬挂式重载马车,其中一辆乘人兼装补给,而另两辆装的则是一种从未在其他战场上出现过的新式武器——机枪!

这型机枪型号为“19式机械半自动速射转管枪”,代号“礼乐”,采用经典的加特林原理,早在去年就定型量产了。而实际上在更早之前,总装备部就开始了对自动武器的研究,毕竟谁都知道这才是究极的杀戮利器嘛!

实际上自动武器从原理上来说也不算复杂,历史上制约早期机枪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定装弹,而东海商社已经造出了金属弹壳定装弹,最大的瓶颈也就解决了。

总装备部同时试验了多种机枪构型,最初他们更倾向于19世纪末期出现的马克沁构型,因为这型机枪只需要一个枪管,而且靠后坐力自动完成抛壳、上弹、击发等一系列动作,使用更方便,射速也更快。但问题在于,以东海工业现在的水平,难以保证这套机械的可靠性,而且黑火药太脏容易堵塞枪管,即使没堵,强烈的发热也不好解决。

所以他们又倒退回了19世纪中期出现的加特林构型。加特林是一种“外能源”机枪,没有利用后坐力,而是靠旋转一个外置的手柄去供弹、射击等所需的动力。它的标志性特征是许多根环形排列的枪管,发射之时枪管不断旋转,将源源不断的弹头喷射出去。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加特林比马克沁还要复杂许多,但它有多根枪管,那么平摊下来,堵塞和发热的问题就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动力也能克服许多卡顿问题,更有可行性。最后折腾出来的结果,就是这型“礼乐”,采用六根枪管,适用经典的1265步枪弹,用帆布弹带供弹,最大射速250发分,全重82kg。

这型重机枪在去年就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