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潘多拉幼虫,可以称之为真幼虫,它是虫群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毕竟母巢会定点伪装,还有森林掩护,不像会乱爬的真幼虫那么容易被目击。
和前两个阶段比不止是体型更大,最大的区别,它是由母巢直接胎生的。真幼虫出生时就有两磅的重量,和第二阶段吃几周的成果一样。理论上,一个完整虫群自构生态林里的母巢,每个每天能够产出一百只左右的真幼虫。
从数量上看其实不如产卵快,但是胎生的方式可以避免受到那些杀不绝的本地小虫子们影响,最大限度的保障战斗型虫子的产出量。
真幼虫也会孵化成战犬,而且是从母巢里出生就能孵化,不需要爬来爬去额外进食,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吃了东西长的更大的幼虫来直接孵化成年战犬。
母巢初级阶段,战犬的主要来源,仍然由虫群自构生态林产出,真幼虫只孵化两种新成员,地兽和巨人蜻蜓。
地兽是母巢的守护者,真正的危险生物。
地兽的本体在地表移动能力很差,两百磅的地兽地表移动速度一小时还不到两哩,它一般会把自己埋起来,借助虫群的营养,在地下生长“机关”。
地兽陷阱和本体,由类似根须的东西连接,部署时间越长的地兽往往有着越危险的陷阱群。
最出名的,就是地刺陷阱,这是地兽根须的基本构成组件,每隔一段就会长一个,弹出地面时的冲击力,能达到3000磅,可探出地表两米,由于是尖头的,杀伤力极强。
现有的蓝星联合体针对地兽,所有的步兵动力装甲,脚底都有增强。几千磅的冲击,很容易把动力装甲内的“运动骨骼”损坏,一旦失去运动骨骼的支撑,必须立刻把人拖走若耽误两三秒,下一次冲击就是死期。
除了地刺,地兽还会发育出藤蔓式的缠绕陷阱等,在战区里甚至有目击过燃烧陷阱的情况。
对付地兽最有效的还是坦克覆盖式攻击,把本体打掉就好,但虫群区情况复杂,即使有空中侦察也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鱼,所以它虽然是母巢阶段的早期虫子,仍然是造成步兵死亡较多的虫子之一。
对于虫群而言,地兽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除了初始部署需要爬一段,类似于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陷阱式攻击,地兽在生长之外消耗的营养很少,营养的投入产出比,是虫群进化的主要方向。
巨人蜻蜓从名字就能看出,是蜻蜓状的大号飞行虫子,有记录的最大的巨人蜻蜓约20磅,体长能达到2尺8吋。
巨人蜻蜓对人类的威胁不大,但没有动力装甲保护直接咬到颈动脉还是会咬死人的。它主要帮助虫群进行防守型侦查,并猎取一些小动物回家,它尾巴末段的钳状肢,能抓起10磅的东西进行短距离飞行,五磅以下的战利品基本不影响飞行。
有人认为母巢拥有自身意识,从解剖学上没有得到证明,却不妨碍前线士兵相信这个观点。
地兽分布到一定范围后,母巢可能出于“安全感”之类的情绪,会开始产出地行虫和著名的刺蛇。
地行虫其实不会攻击地表生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挖洞,清除地下吃根茎的动物和肉食动物,并把第三形态幼虫部署到地下合适的地方,一般在天然流水溶洞里形成新的母巢和完全体的基因融合池。
虫群可以在石灰质和硅岩质地区发育,只要有水就可以形成自给自足的群落。
正是因为地行虫的存在,人类才会在战区和虫群形成拉锯,否则一顿核弹洗地就完事了,因此它位列人类最厌恶的虫子第一名。
刺蛇前面介绍过,和某个游戏里不一样,蓝星联合体所在的世界,虫群的刺蛇是蛇形目,通过颈部的特化器官发射骨刺攻击,体型很大,已知的最大刺蛇有五十二尺,体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