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舱在中段的方形接驳舱右转,经过一个仪器舱才到。
路上沈文剑还试着用浮空术飞,立刻发现加速度太大,赶紧拉着扶手中断。
转弯之前,刚好看到有个工程师从指挥舱出来,顺便打了个招呼,飘来飘去的状态下实在不好讲究什么礼节,随便招招手说声“辛苦了”就算过去。
天文舱本身不是个单一舱,它由三个舱组成,分别是天眼望远镜、星图光谱分析舱和连接两个部分的概览舱,概览舱里有照片展示区和资料数据库两部分,还有一个封闭着的预留接驳口,留给后续的天文单元。
陈月在照片展示区停下来,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个东西这两天可以看到,已经确认上面有液态水。”
照片展示区实际是一个超大液晶屏,上面展示的照片却都是小照片,方向也不一定是正的。
陈月指着的照片属于太阴星。
太阴星和太阳类似双子星的运动方式是早就知道的,一个有可能点燃成为第二颗太阳的巨大气态星,拥有的卫星不少。
空间站第二期建设专门的天文舱后,至今为止记录到的总数是十六颗,里面有五颗大小都比较接近灵月,推测重力在08至12之间,陈月指认的就是其中之一。
看过照片,两人进入天眼望远镜。
天眼望远镜是个可动结构,包括座位、操作台在内,只有十几平方的活动空间,不过因为能飘着,倒也算宽敞。
沈文剑跟着陈月找个座位坐下,顺手取出固定在墙上的手册看起来,陈月笑笑,操作起望远镜。
陈月也不算很熟练,只是步骤不出错的程度,不过反正天文观测设备的运动速度比较慢,也不需要什么神经反射级的操作。
启动天眼,打开保护盖,机械运动将望远镜舱的两个部分分离,旋转捕捉目标。
这个时候旁边的星图舱工作站也在帮忙,为望远镜运动补偿计算。
此时,全空间站唯一能从内部观看外面世界的物理成像设备开始工作,通过天眼操作台上方的大号光学玻璃呈现着望远镜直接拍摄到的画面。
说起来这套光学设备,是天文组少有的技术成果之一,它有很独特的光线补偿机制,呈现出来的画面,比实际拍摄到的亮度高一些,相对的主目标区以外的天体亮度会降低,光线补偿打开后的直观感受是星星变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