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造天体?(1 / 2)

百岳顶事件的发生,很快通过各种消息渠道传向四方,没两个月,就有门派从海边拿到授权开始量产识别器。

为防止被篡改对比数据和计算公式,获得授权的门派“蓝山”被要求零部件分人生产。

跟流水线意思差不多,负责单一环节的人几乎不可能接触到成品全部细节。

另外考虑到生产精度对测量得到的数值有一定影响,授权版的公式定位范围也略有放宽,但辨识原理不泄露的话,短期内测试结果与沈文剑手工版不会有差异。

最初的一个月他们的产量一般,总出货量没上千,很遗憾,里面大部分都辗转落到个修士组织手里,有机会应用在边防关卡的只有几十台。

辨识器不需要人手一个,按每个边防点管理两百公里范围算,包括定点关卡、巡逻、备用所需,根据地形复杂度不同需要大约5到8个,整个边防线只需要三、四百个,其他地方需求再多也能慢慢填满,不需要再授权第二家。

可即便产量很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也不断爆出更多谁谁家又发现魔族间谍的消息,恐慌终于从普通人群向修士群体扩散。

最显著的证据,是蓝山第二个月的产品,有一大半被以仙盟的名义购买,对方也说了会先把边防稳住。

与此同时,真正的间谍们也感受到危险信号,各地都开始发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传闻。

沈文剑在道灵界主要通过友商获得信息,对传闻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能确认的只是可疑事件在增多。

比如某小镇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失踪了上千人,就能确定有人或魔在搞事,可这种规模放在十几万人的城市或更大规模的区域里,到税收期之前都难以具体数字的确认,只能算可疑传闻。

总之此时的气氛才是真正的战争,不然人族修士们搞得在下和平棋一样,一点进取心都没。

快点打到两边上火,才能找机会一波把魔头们全干掉,人族大仙们的老命暂时不能强求,看缘分吧。

到了识别器由蓝山发售的第三个月,海边团队对天空的探索终于也有了成果。

发现十分惊人,道灵界的大气外,有一层趋近于实体的高温高压层!

高度范围在110公里至290公里间,290公里外暂时测量不到,该区间里,最大气压有海平面两千倍,位于220公里到240公里一带,温度约60度。

???

60度也是高温?

当然是,如果粒子足够稀薄,零下50度都能算高温呢,从绝对零度算起,60度都三百多k了。

正常的大气,地表气压高,根据行星质量与磁场决定大气结构。

沈文剑手头的知识和技术都无法解释这种情况,只能推测是人造结果。

什么人造这种东西?为什么造?

都能解释。

这要从恒星说起。

对恒星能利用的极致是戴森球,既通过人造结构包裹恒星,通过光热开采能量,直白点就是恒星级核聚变反应堆。

而这也是科技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要有充分的能量,人类能够再利用的物质是无限的,甚至是看起来毫无价值的石头,也不过是因为利用起来能耗过大才显得没价值。

若是把石头裂解为氧、钙、碳的能量成本为每吨一毛钱,那液氧、补钙药丸、基础碳纤维、人工钻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必然会以百吨做起步单位销售。

有了戴森球做参照,把行星包上一个壳似乎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以现在观测到的现象,从功能看,在远距离观测道灵界,很可能会将其误判成气态星或未点燃核聚变的星云聚合体。

对功能有了猜测,是不是很容易联想到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