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传世护国公,尽管这两个仅仅只是一个名号,但是,凭着这个名号,冷锋几乎就能跟李世民一样在大唐横着走了。
永安年开始,但是贞观朝的老臣们并没有消弭在时间流逝中,而是在各自的领域坚持着发光发热。房玄龄和杜如晦的书到底出版了,一时间文坛为之轰动,凭借这一次的影响,考古学在大唐站稳了脚跟。尉迟恭等人固然退休了,但是他们偶尔还是会到武院过过瘾。武院教导的只是知识,但是缺少足够的论证,有这些老将军的经历作为对照,学生们更能体会到兵法的妙处。
因为这些,贞观老臣非但没有变得默默无闻,辉煌反而盖过了在任的官员们,这让在任的官员们极度无奈。
冷锋出来的这一路上,遇到的官员,都格外的热情,以亲自招待护国公为荣。富裕的还好一点,一些贫困的官员,砸锅卖铁都会全力接待他。
如今顺利抵达高昌,冷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看样子,以后真的不能随便出来了。
住在城外缅怀之前的大战,这样的行为确实有点蠢。所以第二天,冷锋就在杜洋的劝说下进了城。整整一夜的护卫,好多军士都被冻的不轻。
如今的高昌城,稍稍有些萧条。尽管这里是西域商道的重要据点,但是因为大食那边的战火,让商业受到了影响。
城外的那块碑还在,记录着高昌之战的惨烈,虽然时间过去了五年,但是依旧有百姓自发的过来祭祀,碑前堆满了香烛纸灰。
杜洋道:“其实,外族的百姓,也是很好管理的。只要我们这些当官的,不过分逼迫他们,他们不会在意是不是被汉人统治。高昌这里,百姓们已经非常相信官府了,故此,他们也体谅当初高昌之战,官府让他们撤离的苦衷,也感谢这些守卫了高昌的战士。”
看着几个烧纸祭祀的外族百姓,冷锋不由得点了点头。
大唐从来没有抗拒外族,或者说,中原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强大的包容力。不管是哪里的平民,只要服从管理,大唐官府从来不会过分的煎迫他们。当然了,像高丽那样表面服从实际上还有叛乱之心的,或者岛国上带着原罪的那种种族,则另当别论了。
或许是因为师父的影响,李承乾也很讨厌倭国人,甚至一度否决了军方发兵倭国、攻略其地的想法。倭国这个地方,对大唐来说,实在是有点鸡肋。它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岛上富含火山产物和金银矿物了。但是这些,对大唐来说并不是必需的。用不着攻略下来,只要东海舰队的舰船开到倭国门口,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开口就好了。
不管新罗百济倭国三国哪一个笑到最后,都逃不掉成为矿奴的命运。
亲眼见到高昌对外族的教化,对冷锋的触动很大,于是他决定再走远一点,到西域道去看看。
王玄策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拍着胸脯对朝廷说这里没有任何的问题。作为先生,冷锋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亲眼验证一下学生的成果。
西域道的中心在一个叫做喀尔石的地方,唐瑾也在这里。
喀尔石距离大唐边境不远,冷锋抵达的时候,唐瑾已经完成了对西域突厥大食的震慑。
“先生,突厥人实在是让人震惊。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居然就统合了西域各国,将他们纳为自己的力量。而且,完成这一切的,居然是阿史那贺鲁那个小子,实在是让人意外。”
对于这个消息,冷锋并不意外。突厥的实力本来就是西域突厥联盟中最大的一个,西域各国虽然看似是一股绳,实际上也各怀鬼胎,被突厥各个击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阿史那贺鲁虽然有点蠢,但是却够杀伐果断,有他姐姐帮助,他统一突厥,继而平掉西域各国,并不难。
喀尔石虽然是一道的中心,论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