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时间还不太晚,跟妈妈招呼了一声,赵靖希向同班女生刘丽君家走去。
刘丽君比自己大两岁,在老家农村上到小学三年级,回城后又从一年级重新上起。
刘丽君母亲回城后继承了外公外婆的房产和正式工作,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和爸爸都是农村户口,跟来了城里没有工作。一家人从火柴厂接了糊火柴盒的活计,还从马扎厂接了给马扎钉帆布条的活计,拉散件回家,做好成品再送回厂子。
赵靖希和刘丽君被老师安排为一个互助学习小组,轮到去她家写作业时,写完作业赵靖希就会帮着一起做活。比比谁糊的端正,比比谁钉的马扎平整,是又好玩又自豪的事。
赵靖希敲门进院,见刘丽君正糊火柴盒,也搬个小凳子坐过去动手糊了起来。一边聊着这段时间学校和班里的趣闻,两人不时笑的前仰后合。
帮着糊了几个火柴盒,赵靖希失去了新鲜感,这种轻巧细致的活计不适合男孩子。
起身溜到丽君父亲身边,拿起一个马扎架子和几条帆布条和螺丝开始钉了起来。
丽君爸爸笑着说“靖希,你年龄还小,力气也小,做这个太磨手了,去跟小君一起玩吧。”
赵靖希觉得自己体质已经增加了两倍,就算年龄变小,拧紧几个螺丝应该不在话下。
用力绷好一个马扎,撑开后拍拍还挺紧的,交给丽君爸爸验收。
这种活还是大男人去做吧,自己还是小男孩,先偷偷懒。
“靖希的小手力气还真大,比小君拧的还紧呢。”
赵靖希忙拍拍双手,又晃晃甩甩,表示手已经疼了,还是去糊火柴盒的好。大家闻言一起哄笑。
悄悄观察系统,见知识经验在不断增加,比给小伙伴们讲故事给的经验多的多。
丽君探身,靠近赵靖希耳边,悄悄的说“我告诉你,咱班有几个男生偷听敌台了。”
赵靖希好奇起来,“敌台?哪里的敌台?你怎么知道的?”
“你没去学校不知道,他们这几天课间偷听好几次了。等你上学,他们肯定会拉你听。”
“知道他们听到什么内容吗?”
“听说都是邓丽君唱的歌,甜蜜蜜、何日君再来什么的,都是台湾的璜色歌曲。我们一靠近,他们就跑开了。”
在这个年代,基本除了自己的官方电台,其他都被百姓认为i是“敌台”。
这时的邓丽君歌曲还带着黄色的帽子,属于“靡靡之音”,与喇叭裤、蛤蟆镜一起,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会“教坏小孩”的东西。
那些歌曲在这个时期肯定不是官方电台播放的。
在众人眼中,收听其他电台,偷听邓丽君的歌曲就类似于收听敌台。
这时的人民哪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她的歌声很快就从靡靡之音变成了华语经典,成了几代人的精神食粮。
………………
早晨醒来,赵靖希感觉头脑清醒了很多,摇摇头,也不疼了,精神力已经基本恢复。
种田这个难题又冒了出来。
隔街北侧有生产队的大片农田,赵靖希打算上午去看看人家怎样专业种地。
先发上一盆面,准备到中午做萝卜粉丝大包子。
大片农田铺满绿油油的小苗,一个干活的人影都不见。
赵靖希不认识地里种的是什么,地里没泡水,所以肯定不是水稻,至少还知道水稻要插秧在水里,不算纯农盲。
弯腰摸一下小苗让系统采集,问系统这种的是什么,结果答曰未知植物。
原来自己不知道的它也不知道,这不是气人嘛。
赵靖希再次深切怀念起后世自己智能手机的强大搜索功能,却也依然无可奈何。
从田埂走过,时不时弯腰偷渡一棵带土的小苗藏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