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这个弟弟为她操心驸马的事,她一定很高兴。可此事并未发生,你以为还能将冯公公怎么样呢?”
“难道非要等到像杭州兵变那样真实发生了,才能引起娘亲足够的重视吗?”迫不得已,朱翊镠还是将此理论搬了出来。
原本他不想这样的。
李太后摇了摇头“娘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想说只要尚未发生,冯公公就有百种摆脱嫌疑的办法。镠儿,你还是小看他了。”
“可伴伴收了梁桂的钱和地契田产是事实啊!”
“是,镠儿自己也非常清楚,冯公公实有贪污受贿的不良习惯,不然你也不会狮子大开口向他索要五十万两吧,即便他承认,娘能因为他贪污受贿就革了他的职吗?娘问你,张先生的治世能力你佩服不?”
“孩儿当然佩服。”朱翊镠脱口而出。
张居正的治世能力得到世人的公认,毋庸置疑,不然一代巨擘梁启超也不会评价他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
“那镠儿知道张先生的治世理念吗?”
“娘指的哪个?”
张居正的治世理念很多,而且许多很超前,包括经济上都有一些超越同时代人的独到见解。比如他提出“农商并重”的思想。这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实属前卫。
“张先生能够开创出中兴大盛世来,与他的治世理念密不可分,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条亲循吏,远清流。镠儿可知何意?”
作为前世专门研究过张居正的人,这个朱翊镠当然知道。
朱翊镠如是般回道“娘,孩儿知道,简言之就是重用会办事的官员,远离只会磨嘴皮子办不好实事的官员嘛。这两类代表人物,循吏一派有如原户部尚书殷正茂,清流一派有如原应天巡抚海瑞。”
李太后亮眸子一闪,或许没想到儿子居然啥都知道。
她接着又耐心地问道“那镠儿以为是循吏好,还是清流好呢?”
“这个孩儿以为需要看形势,不能一概而论吧,循吏需要,清流也需要,缺一不可,但不能偏颇,若从能办成事的角度看,当然循吏比清流好。”朱翊镠这样回道。
这也是张居正弃用海瑞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太后又问“镠儿认为冯公公属于哪一类人?”
“当然是循吏。”
“张先生曾说过,用人当多用循吏少用清流,一个官员只要他能带领下面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自己天天大鱼大肉,也比一个只能自己过穷苦日子又不能带领下面的人过好日子的官员要强百倍。镠儿你认同吗?”
朱翊镠点了点头,回道“娘,基本认同吧!”
或许是因为李太后觉得今天“愧对”他这个儿子,明明做了好事,却被斥被罚,所以有心解除他心中的不满与疑虑,居然破天荒的与他不厌其烦地谈论起政治,要知道这在平时是很避讳的。
李太后说道“要说循吏,冯公公是当朝最大的循吏。你以为娘难道不知道他私下做的那些事吗?娘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因为冯公公很会办事,但凡娘和张先生托付给他的事,不管用什么方法他都能办好。”
朱翊镠点点头,这一点他太有体会了,之前交给冯保的两件事他都漂漂亮亮地完成了,而且还都超出他的预料。
冯保确实是个会办事的人,相信无人能够反驳。
李太后接着说道“如果没有冯公公,娘和张先生都会感觉少了一条胳膊,所以东厂提督一职,娘也让他一直兼任着。但像冯公公这样职位的人,换作谁,能保证他不贪污受贿吗?不能。与其这样,还不如秉承张先生的用人原则,就用冯公公呢,是不是这个道理?”
朱翊镠还是第一次听李太后如此毫无保留地评价冯保!
朱翊镠回道“娘言之有理,可孩儿也没想着对伴伴怎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