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便有了“天时”,“地理”,还有没提到的“人合”里。可并不是因为老板待人热情,服务周到。事实上,恰好相反,正如刚才提到的这店“旧而脏”,脏在由于翻台率高而带来的无暇分身而去立马清理,因而地面上经常能看到客人吃完饭菜后擦嘴而扔下的脏纸团。并且老板是难听到他说一句话的厨师,所以我大多时候去,也没留下任何一句他曾说过话的印象,这也能从他总摆出既死气沉沉又严肃的表情——那一尘不变的脸,进而可以去察觉到的。这上梁不正下梁歪,而服务员也老是那几张脸,可他们的表情也跟老板差不多的死沉,可这未免太无趣,平日里,服务员也总爱聊些有的没的话题。
这“人合”便只剩一样,便是卖得便宜,叫着一小份的红烧肉可不少。我胃口也不算小,可每次去吃那碗里有干豇豆的红烧肉。这荤的多,素的也多,本来那一碗都可以吃,也美滋滋地让我胃口增大。若不是肚子太饿,多半也会剩下些——然而,这价格也才十二元,并且单点这一份的一口价也持续了好多年。而这价格、那分量在外地人的眼光里或者一部分活得精致的重庆人眼里,又怎么入得进眼!
所以,那家餐馆就没多少外地人,我也去过无数次,也几乎没有听到半个外地人或一个衣着光鲜的本地人,从他们口里传出的那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口音。
但在重庆,只要是重庆本地人经营的那越老、越破、越便宜的苍蝇餐馆,一同算上路边摊或挑夫走卒卖的吃食也就越好吃——人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一心找钱上,这产品质量就顾及不上,甚至偷工减料——这人的精力难免不有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招牌上不用放大的字号去写“老字号”——没必要,更没精力!因而这家餐馆成了只属于重庆人的美食天堂。
然而,这并不是重庆人故意藏掖着自己去独占着,相反重庆人总乐于分享,也总会向外地人强调说找苍蝇馆子吃。但因为外地人总带着各种爱“好”的眼光和“百里不同情、千里不同俗”的习惯,也便是走到这家店的大门口,也看不见那排用小号字写着的老字号,因为他们压根联想不出来这家店的本事。甚至,他们就算看到也会产生各种疑虑,因而望而却步起来,所以这也只能够成为重庆人从小到大并司空见惯并热爱着的餐馆。
想到这里,又想起这条街的外地人占了绝大多数,也估计在那时除了去吃步道火锅的人,便也只剩极少数的重庆人走过这条街——更别提绝大多数的重庆人知道这条街。所以,最终断定,外地人看到我这破旧的茶馆也难进来!
至于本地人与茶馆生活有关系的,并能成为顾客的,只分两种人——一是上了年纪有着对茶馆生活那美好记忆,并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人,二便是其余重庆人!
可上了年纪的,还真对茶馆前的那一段长坡,望望便就能打退堂鼓的。和老年人比起来稍微年轻点的,虽说他们忙着找些舒服钱,但也正疲于和自己长大了的孩子做各种规划、斗争,甚至照料,所以,能爬这一坡的也仅仅剩年轻人!
可这样代表真正舒适、悠闲的茶馆生活,也被最近四十年的新生代重庆人给活生生地抹杀掉如同外地人看重庆苍蝇馆子的眼光和习惯一样,又是类似的另做别谈,而他们又带着怎样的新眼光和新习惯?重庆年轻人的血液里流淌着那可以往追溯到唐代《茶经》里用“比屋之饮”来形容重庆那时候的喝茶风气基因里的记忆又到哪里去了?——那时候,我真不想懂,真懂了,也做不了现在的自己,人生也得翻新的一页!
但我得认,更得过——人的一生太短,短到你觉得不可思议,真恍然大悟了!也便快入土了或者大变故了,若不趁着年轻去玩、去乐,而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还盼着老了,也就好了。可人生短到你觉得不可思议,也就说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又知道明天一定比今天会好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