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就有不少人种着枣树,摘一笸箩就能得几个铜板,大家自然高兴。
这种自家种的,一般大小不一,真拿到了镇子上去卖,也没有多少钱的,还得自己走路去,倒不如卖给了苏家更省心省事。
虎子和苏瑾行几个人在卖糕点的时候,也帮着收了不少的枣子回来,倒是不用担心原料的问题了。
核桃酥的制作却不顺利。
第一天做出来的,总是不成形,手一拿就散。
第二天调整了配方之后再做出来的,又有些硬了,吃到嘴里并不是酥脆的感觉。
到了第三天,苏锦绣在灶房里待了一整天,便是小四都被轰了出来。
终于到了第五天的时候,苏锦绣把核桃酥成功地做了出来,而且还特意让苏瑾行试着装到盒子里坐牛车去镇上,看看会不会碎。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
一箱子里只有两三块是裂成了两半,其它的都很完整。
苏锦绣兴冲冲地往堂屋里跑,到了门口,却听到了舅母和阿娘的交谈声。
“不管怎么样,这日子总得过。我听说今年又要征兵了,家里头如果不能出人,那就得拿银子赎。去年是十两银子一个人,今年涨到了十五两。唉,我跟你哥商量了,不行就他去。几个小的现在都是刚当爹不久,若是回不来,那孩子可怎么办。”
杨大娘说到这里时,声音明显地哽咽了。
杨氏皱眉,“大嫂,大哥这个岁数了,若是去了边关,那能受得了?我听说边关缺医少药的,真要是生了病,那可真地回不来了。”
杨大娘拿衣袖擦了擦眼角,“那能怎么办呢?去年老二成亲,就是跟你们家借的银子,到现在没还上呢。家里头开销大,可是也不能事事都指望着别人。再看吧。离征兵还有两三个月呢,兴许到时候能攒够呢。”
这话也就是骗骗自己还成。
都是庄户人家,谁不知道这一年到头能剩下多少银子?
更何况杨家全家上下真正能干活的才有几个?
苏锦绣微微皱眉,家家都不容易呀。
苏锦绣没进屋打扰她们,转了个方向回后院了。
核桃酥一做出来,这卖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现在杨大郎和杨二郎都跟着在这里做工,偶尔也会接替别人挑着担子去村外卖。
苏锦绣帮着大舅一家算了一笔帐,哪怕是这么多人都在挣钱,可是刨去了一家的花销之后,两个月怕是连二两银子都攒不下来的。
听着大舅母的意思,大舅是不愿意再伸手管苏家借了,现在能在这里做工赚钱,就已经有人冒酸水了。
毕竟,这种占了妹婿家光的事情,总会有人看着眼红,比如说老屋那边。
苏锦绣有心事,晚上就坐在了月台上发呆。
苏大郎提了灯笼过来,“怎么了?”
“大哥,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大舅一家,又不让别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