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智力(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1127 字 3个月前

人的智慧,一个人的头脑、思维、智力,究竟如何得来,一个人面对科学前沿的未知领域、未解难题时,又究竟怎样去解决。

这方面的研究,在旧时代,直至第三次盖亚大战爆发,仍未有太多进展。

为什么格外在意这一点,方然的动机,不是为探索未知、获得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手段,也不是想一步登天,获得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机器。

根本的出发点,仍然在于人的意识之本质。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总之,想要弄明白人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

西历149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方然指示asa分析、筛选治下的所有科研人员,以学科交叉的基本思路,召集若干位计算机、人工智能、神经系统与意识分析方面的专家学者,新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

在行动前,评估这一研究领域的危险性,asa的结论是“极低”,让他下定了决心。

不管理论上怎样研究,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计算机系统,也必须切实的制造出来、上线运行,才可能造成威胁。

如果只是研究一下,而不付诸实施,就没什么关系。

“……阿达民、先生,可以这样称呼您么。”

“可以,不必拘束。”

研讨会上,再次凭借仿真人面对一干研究人员,方然的语调很平静。

在座的业内专家,其他领域的且不论,居然还有一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前雇员,让方然略感惊讶。

按他的判断,ib这样的it巨头,大部分雇员的工作领域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浩劫中要么被干掉、要么自己就是竞争者,不论哪一种情况,能够存活至今,还加入到ne大区研究人员的队伍里,都是很罕见的。

但,也说不好,it领域中有很多低危分支,人才依然可用,今天在座的这一位便是。

“先生,您提出的这一研究方向,我个人基本理解了。

只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您想必也清楚,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分析、推导、仿真等手段就能解决。

理论上的工作,我与史密斯博士一道,会进行研究,但,人脑是极其精妙、复杂的系统,考察其运行机理是极困难的,这方面——”

“——是的,与其说是算法、结构,倒不如说是一个临床医学的问题。”

插言的是一位医学专家,表情挺严肃,大概是想到人脑的检测手段,从脑电波到磁共振,都不足以支持这样的研究而心下惴惴。

更精密的侦测手段,植入电极、或者增强型扫描方式,研究机构里倒是有这条件,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在“旧时代”就已经投入使用。

但,就算动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人脑、意识、思维认知等领域的研究发挥太大作用。

研究手段太匮乏,不敷应用,差不多可以这样讲。

只不过……

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其实是有的,但在核战前的世界一直裹足不前,原因,

则是从“伦理”到“风险”的诸多掣肘。

人类意识、思维、智力方面的研究,乍一看十分高端,仔细想想,对旧时代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却并无切实的益处,因而,也很难放任研究者“恣意妄为”,冒着极大的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风险去行动。

说白了,要研究一个人如何思考,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究竟如何运作,五大基本功能之中,“认知功能”是最难触及的,传统手段几乎无法奏效。

这种研究,简直就仿佛面对一台运行中的电脑,妄图仅凭其寥寥无几的指示灯,硬件模块的拼插,与系统运行时的风扇噪声,搞明白其正运行的是什么程序,正在进行的计算,具体细节又是怎么样的。

根本就毫无希望,莫说观察,即便这系统的全套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