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一章 改良(2 / 2)

永不下车 阳电 1131 字 3个月前

前者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旦罹难后的处境,而激发出莫大愤懑,同仇敌忾起来斗争。

原因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在资产主义穷途末路、盖亚大战如火如荼的旧时代末年,

这一切优待也即不复存在。

接下来,全面核战爆发,管理员间的多年内斗,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让大批残疾人死于非命,人类群体的残疾率却不降反增,原因不言自明,在战争荼毒与自相残杀的恐怖状态下,一个人必须运气够好,才能完好的活到战后。

到西历1509年,据统计,盖亚净土范围内的两千六百万民众,其中竟有近百分之二十,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如何对待这些残疾人,显然,是对新生文明的一大考验。

这种考验,并不是针对全局策略,阿达民已经表态,盖亚净土将践行共生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当然不可能抛弃这些罹患不幸者。

的对策,则是在现有技术、资源条件下,为全体民众尽可能好的服务。

针对残疾群体,这一做法,显然需要大量的医疗投入,对照盖亚净土大区每年几百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产出,看似微不足道,然而计算到每一个细节,按最高标准,则所需的投入也绝不是小数目。

现在,坐到监控室的折叠椅上,在平常几乎没人踏足的房间里,观看北大陆各定居点内的残疾人生活状况,方然对这一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对一个残疾人而言,怎样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活

当然是将其残疾彻底治愈。

而这一点,以旧时代的医疗水平,在很多领域还力有不逮,或者成本太高昂。

时间进入1510年,盖亚净土大区成立后不久,阿达民就下令,大力开展此前一度被荒废、甚至被认为无用的人体医疗工程研究。

修复人体,在各种意义上,显然是一种为人服务的技术,在浪潮席卷大地的旧时代末期,管理员的设想,不谋而合,几乎都认为机器将完全取代人。

既然如此,便无再大费周章研究的必要,任其自生自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