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觉得奇怪,一个剧情老套的直男癌种马片,无非就是推推妹子,救救世界,怎么就伟大了?
可是,正因为每部片子的结构都被定死了,所以才更加能体会到细节的考究。每一部007基本都代表了当时电影工业的诸方面的顶尖水平,007拍了50多年,20多部,经久不衰,靠的就是英美电影工业深厚的内功和积淀。
譬如说《明日帝国》,制片方对剧本关于中英关系的处理拿不定主意,直接找到了基辛格,基辛格亲自操刀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在一个不是关键剧情的部分可以调动最顶级的外交家做顾问,中国电影做得到么?
如今的唯票房论,对也不对;
没有好的票房,公司和导演就没有继续下去的资源和动力;
但太过看重票房,又会影响到创作者的初始心态,包括来自外界的压力;
其实细想一下,在我们国内,烂片和佳片的营收区域是一样的。
一部电影,不管你是烂片还是佳片,赚的都是票房钱。
都不需要去考虑长远的周边收益。
票房是什么?票房是一个短期收益,在上映期的一个月内时间,快速回收。
三个字:短平快。
一电影在刚上映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烂还是好。这就造成了大部分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都是盲选,或者是半盲选:只能从有限的信息里找到该部电影的选择标准,比如演员阵容,导演主创阵容,影片类型等等。
至于影片质量,大家都是盲选了。
你也许会说看口碑啊,看豆瓣啊。
说这种话的人,忽略了两点:
第一,一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哪里来的口碑?一部电影,一般情况来说,上映的第一周,票房要占到总票房的一半左右。第一周时间,口碑还没有来得及发酵和扩散出去。
第二,大部分看电影的观众,并没有选片之前先上豆瓣看评价的习惯!如果你有上豆瓣的习惯你的事情,你朋友有这种习惯是你朋友的事情。
大部分普通观众,并没有看电影之前现在网络上搜口碑评价的习惯。
而这些人偏偏才是贡献一部电影票房份额的主力军。
这就造成了,烂片很容易和好片混杂在一起,甄选模式很模糊,很容易鱼目混珠。
横冲直撞好莱坞,烂不烂?
恶棍天使烂不烂?
票房照样大卖。在大部分观众还不知道这部电影烂不烂的时候,已经把你骗进电影院里看了。票房也赚到了。
在负面口碑扩散之前,人家钱已经赚到了。
至于后期口碑扩散,无非是影响第二周甚至第三周以后的票房——那原本在总票房里的比例也不高。
何况大部分普通观众并没有观影前先查口碑的习惯。
等到口碑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同学啊同事啊朋友啊,人肉传到你耳朵里的时候,也许,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十几天了,已经处于票房释放的差不多,打扫战场的阶段了。
这点损失,不必太在意了。
说一下好莱坞的电影。
成熟的远期和周边的营收渠道,是电影人认真拍佳片的保证之一:因为我不能只赚短平快的票房,不能忽悠一锤子买卖就算,还有庞大的远期周边收益我要赚!
一部好片,在美国,有庞大的周边远期收益。
有线收费电视台的购买。
DVD的发售。
各种周边产品版权的贩卖。
《冰雪奇缘》的周边都卖到了随便在一个路边小店里的T恤衫都印着女王的画像。
这些,都是钱!大笔大笔的钱!
想不想赚?
那就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