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施为,打乱了所有阶层的平衡。
到了崇祯十七年时,并不是说大明在江南等地的统治令所有人感觉水深火热,而是所有人都是一种感觉,这个王朝已经完蛋了,没救了……
大伙都感觉李自成应该是新朝之主了,只有闵元启知道,李自成的政治短板太致命了。在满清贵族还没有动员前完成编制明朝降兵。
降军和顺军分别镇守关隘,缺乏军饷可以拷掠宫中的大太监和勋贵,借此敛财也足够了。
安心京师和各地军心民心,对旧官僚除有大恶外一律录用,安抚这些地主阶层的人心,对旧有的地方官员照例任用,派员监督即可。
这样的举措下吴三桂是不可能叛降清朝,其降清也是风闻京师之后才不顾老子死活痛下的决心,否则在老父落入顺军之手,又和清军打了多年的前提下,还要剃发请降,吴三桂虽然毫无操守品格,也应该不至于那般下贱。
待山海关到手,顺军主力和明军分驻山海关,将宣大蓟镇和山海关防线囊括在中,刘芳亮部往京师靠拢,与主力形成多道防线。
这样清军入关的威胁几乎不存在,最多打打草谷,在李自成已经有基本盘的前提下,汉人官僚士绅和武将也就不太可能投降这个小国蛮夷。
最多一年左右,顺军几十万主力沿运河南下,江南浙江东南西南都能传檄而定,顺朝就算建立成功了。
这些想法只能在闵元启脑海中,他又不可能在此时跑到京师对李自成指指点点。
而且以李自成得势后的表现来看,政治和战略眼光终究是此人最大的短板。
进关中,沿九边打下京师,这是最坏的选择,偏偏李自成就是这般选择,这短板非人力可弥补,最少闵元启感觉毫无弥补的可能。
眼下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虽然身边的局面一片大好,但闵元启明白,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我这就回转泰州见大兄……”周亮敏的心情却是很好,但他看到眼前的青年武官并没有多少兴奋之情,当下便夸赞道“闵将军不愧将门子弟,荣辱不惊,这般镇定功夫,学生都愧不及也。”
“周赞画过奖了。”闵元启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先知者的滋味,并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