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圣明之君、贤良之臣,都知道江山社稷的根基在何处。
赵祯感叹过后,看向了寇季道“如此便要委屈朱能了……”
寇季沉声道“臣会去找朱能说一说,相信朱能能够理解。”
赵祯缓缓点头道“朱能答应以后,你派人告知朕一声,朕即刻草拟加封朱能为枢密副使的诏书。”
寇季点点头,问道“枢密正使,由谁担任?”
赵祯揉了揉眉心,道“朕正为此事头疼呢。”
寇季一脸不解。
赵祯坦言道“朕原本想着让种世衡出任枢密正使。种世衡乃是书香门第出身,他出任枢密正使,文臣们不会反对。
种世衡有降伏李德明之功,他出任枢密正使,武臣们也难以反对。”
寇季盯着赵祯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赵祯讲的这些都不是重点。
果然,赵祯叹息了一声,神色难明的道“但种世衡自己似乎有些不愿意。他似乎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动一步。”
寇季沉默了一下,询问道“官家和种世衡谈过?”
赵祯缓缓点头,“聊过两句,还没有等朕开口提及此事,他就婉言拒绝了。”
寇季思量道“官家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赵祯没有说话,目光落在了寇季身上。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迟疑道“臣?”
赵祯认真的点头,道“论出身,你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还是官宦世家,祖父又是在世圣贤,比种世衡还要高一等。
论功劳,你能数出来的功劳,可远比种世衡要多。
种世衡不过是打了几场胜仗,降伏了李德明而已。
你却帮着朕,夺回了河西,守住了西北,征灭了西夏。
所以你出任枢密使,远比种世衡站得住脚。”
寇季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赵祯语重心长的道“朕知道四哥心中有何顾虑,无非是觉得朝堂上文臣压着武臣,站在武臣之首,远没有站在文臣之首自在。
但朝堂上是文压武,还是武压文,是满朝文武能作主的吗?”
寇季略微一愣,明白了赵祯话里的意思。
重文抑武,并不是在满朝文武的商议中定下的国策。
而是赵氏皇帝,为了防备武人作乱,定下的国策。
所以重文,还是重武,取决于赵氏皇帝,而非满朝文武。
武臣经过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打压,已经势弱到了一定地步。
但是随着大宋不断的开疆拓土,一大批新的武臣再次涌现了出来。
新老武臣若是放下了成见跟文臣斗,那也是有一拼之力的。
赵祯若是偏向一下武臣,武臣能趁势崛起,压着文臣,那也是能做到的。
寇季以前一心想混文臣之列,是因为知道大宋的国策,知道大宋重文抑武,混武臣没前途,迟早会被文臣压着打。
可如今的大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压着谁,看的不是国策,而是赵祯的心思。
在文臣和武臣的力量可以分庭抗争的时候,赵祯偏向谁,谁就能在朝堂上占据优势。
更关键的是。
枢密使也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好。
都是为江山社稷服务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议论兵事,在兵事上发表见解。
枢密使也可以议论民政,在民政上发表见解。
也就是说无论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是枢密使,都能参与到朝廷所有政事的讨论中。
唯一的区别就是,真正到了需要决策的时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能代替官家作主,枢密使不能。
“官家需要臣出任枢密使,臣出任枢密使就是了。臣是官家的臣子,自然得听从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