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1 / 2)

崇祯八年 我爱肥猪猪 2222 字 2020-06-10

为了让“大清”国在向北和西面迁移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武备与那些野蛮的异族抗衡,不至于还未找到立锥之地就被蛮族吞灭,大明将会向其适当的军械,比如官军汰换下来的旧式火铳、制式长弓、质量上乘的刀枪和盔甲、弹药等。

这些军械在米涅枪问世后已经统统成为了垃圾,它们的射程和威力根本无法对现在的明军造成任何威胁,但用来对付寒冷地区的蛮族却是绰绰有余,而大明根本不担心会被输出的军火反噬。

在接收了大明的军械和其他物资后,“大清”国必须于崇祯十八年年底前迁离黑龙江流域,否则将会遭到明军的无情打击。

至于“大清”国尚存的二十几万汉人包衣的去留问题,朱由检采取的是听凭自愿的方式。

朱由检心里清楚,这些汉人包衣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完全认同了“大清”主子的统治地位,他们早就放弃了自己汉人的身份,以做奴才为荣,这种人留下来对于大明来说并无任何好处,大明也不缺这些个劳力,他们只会把自己这种奴才思维传导给正常的大明民众,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追随自己的“主子”去吧。

朱由检也知道自己心软,但他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烂好人。

对于善良无助的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应该抱有同情心,理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这类人群伸出援手,但对某些看似身处弱势、其实心思不正之人,根本没必要去同情和帮助,否则就是对良知和智商的亵渎。

以大明现在蒸蒸日上的国力和雄厚的财力,对“大清”这种体量如同大明一个大一些的州县进行适当的援助,根本不算什么事,朱由检看重的是他们现在占据的这片地域。

黑龙江流域才是真正的黑土地,松嫩平原可是后世闻名的大粮仓。

至于为何不接受“大清”自除国号举族内附的原因,无非是想让这些后世的同胞实现自己立国的梦想,建立专属他们自己的国度,对此,大明有义务对其施以援手。

一个已经对华夏文明有了充分较大认同的“大清”做邻居,总比一个说话吐露吐露、嘴巴里像按着马达的野蛮邻居要好上许多。

为了使多尔衮更加安心北迁,朱由检特别指出,会在“大清”国迁移后遇到强大挑战难以应对时,为其力所能及的援助,使其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朱由检并不担心“大清”会再度壮大起来。

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任何强横的武力都是昙花一现。何况以大明官军的强悍实力,以及并无军将私兵的新体制,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势力已经绝无崛起的可能。

这个可以参考后世的蒙古国。

这个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自居的国度,从上至下都在做着恢复祖上荣光的美梦,但直到二十一世纪,他国都是四代战机了,蒙古国的军队仍旧是以骑兵为主。

至于国力和财力吗,那肯定是没啥钱了,没看吗,蒙古国海军司令的儿子谦哥儿,都沦落到说相声谋生的地步了。

在与内阁重臣商讨并达成一致后,朱由检对于“大清”国请求内附的处置意见被加急送往了辽宁承宣布政使司,而相关的物资援助也随即开始准备。

现在是崇祯十八年二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清”国将在冬季来临前全部迁走。

毕竟八旗和其他愿意一同离开的族群相加,丁口也就在数十万人左右,有大半年的准备期已经足够了。

比起大明自崇祯八年以来实施的涉及数千万人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这几十万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为了不出现后世偏居深山老林中的贫困人口,因受制于交通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脱贫的情况发生,朱由检已经下旨各地方官府须派遣相关人员,对生活在交通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地区的百姓进行迁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