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此来所为何事?莫非有何喜事不成?大伴,给阁老看座!”
朱由检笑眯眯地看着一脸喜气的温体仁出言问道。
最近除了正在进行的关外战事,整个朝堂局势整体还算平稳。虽然各地仍有旱涝灾情的的上奏,但在朝廷及时划拨钱粮以及派出重臣下到受灾地区督导救灾后,这些灾害并没有引发恶劣的后果。
“圣上果然慧眼如炬啊,哈哈!回禀圣上,确实有喜事!去冬今春,司农寺于顺天府大兴县一带择地实施之农田增产之术已见成效,现正值夏收之际,据小儿侃报称,田地里庄稼禾苗粗壮、穗粒饱满,比之相邻田地庄稼长势要好了许多,不出意外的话,此实验之田亩产应高出寻常田地若干!”
温体仁拱手施礼回道,一张满是褶皱的面容上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
老温一是为了粮食增产感到高兴,二是因为儿子温侃有望从中受益而觉着开心。
身为大明首辅,温体仁当然想着国库和地方仓房中粮食盈满,百姓顿顿都能吃上饱饭,这种思想和是不是贪官清官无关,纯粹是个人修养和立场的问题。
自从确定了要尽快拿出实际成果以慰圣心,同时也能让找茬的小人死心之后,司农寺上下可真是铆足了劲想表现一番。
左右少卿周俊山和宋应星除了忙于职事,平时也是只要有空就往大兴县跑,亲自到田间地头去查看询问新举措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农户的反应再予以改进。
作为司农寺丞的温侃更是亲力亲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增产一事上,有时为了方便相关事务的开展,温侃甚至会在大兴县一住就是十几天,平日间也是带着手下官吏奔忙于各个不同的实验田间,以便获取最直接的各种数据,从中找出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
大兴县知县赵云从自然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只要温侃在大兴,赵云从但凡有空就会陪着他一起行走奔忙,有这位本地百里侯的帮忙,温侃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闲暇时,二人也是时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迅速升温。
温体仁为了支持温侃的工作,从各个方面都给其各种便利条件,不管是打井修渠的费用和人才,还是军器监各种新式农具的调拨等等,温体仁都利用首辅的职权,优先满足司农寺所用。
看到自由娇生惯养的儿子终日奔忙于田间地头,在日晒风吹下也变得黧黑的肤色,温体仁心中感到欣慰不已,家有麟儿,即便是自己致仕,温家也不会迅速没落下去。
“哦?果然是好消息!走走走,阁老陪着朕去见识一番!”
由于一直挂念着关外战事的进展,数月来朱由检对于其他事物并未投注太多的目光,听温体仁一说才猛然想起,夏收已至,时节已经到了芒种,倏忽之间,崇祯十一年已经过半了。
烈日高照暑天长
入眼田畴泛麦香
农户夏收忙日夜
一年辛苦盼归仓
当一身青布直裰、头扎网巾、脚蹬黑色薄底便靴的朱由检负手站在一望无际的农田边上,看着骄阳下田地中正在挥汗如雨忙着收割的农户们时,不禁感慨万千。
一阵阵热浪袭来,金黄色的麦田几乎覆盖了整个原野,几棵苍翠的树木矗立在田间,给颜色略显单一的乡野增添了几分生趣。
眼前这种祥和安定的场面,已经与前世的历史上截然不同,自己的到来终究是让许许多多平民百姓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变,他们不会再去忧心战乱和饥荒,不必再去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赤贫生活,在吏治已经得到初步改善的当下,百姓们会很快适应这种踏实感,并且让这种感觉变成习惯。
安居乐业将会是一种常态,富足安康更是在不远地将来就会到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