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戒尺拿来!(2 / 2)

,“笔也不是这么拿着的,手腕要平,笔锋要正,这样写的字才好看。”

“快别啰嗦了,咚妹儿她妈好像知道了。”墩子强忍着不耐烦,把一个字儿写完,放下笔,瞅着烦了说。

“啊?知道什么?”烦了立即破了功,也不装了,下巴都快掉了。

其实,一个疍家船娘,又奈何不了他什么,可他一想起疍家被禁足上岸的风俗,要是咚妹儿被她妈扣住了,以后可就再也见不着了啊。

“我也不知道她妈都知道啥,就是觉得有点怪。”墩子就把来时吃早饭的事儿说了。

烦了听完,也有些忐忑,可也没什么办法去验证,而且同窗的另外两个孩子也到了,就都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呜哩哇啦摇头晃脑的读起书来。

孟老先生教学生,是循着孔夫子的育人之道,尊崇因材施教的。

如果这个孩子文采好,喜欢作诗写文章,他就会侧重经史子集的教授,批改文章提的建议,也多从立意文笔的方面来,他主持了很多乡试,殿试也参与过几场,对于如何写出锦绣文章,赢得主考官芳心,他很有一套想法。

可孟老先生的教导自然不止于此,他说,这些都是术,学术二字,学在前,术在后。要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之心,再去对应试之术了解一二,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万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反倒落了下乘。

再如果,这个孩子文字功夫一般,不甚敏感,却对算筹一路热心,他就会用《九章算术》这类书籍来教导,一般一套《算经十书》学完,这孩子就算没有陶朱之能,经济学问一项,也算得上是个佼佼者了。

还有偏爱绘画的,还有个别精通音律的,他都能在蒙童年幼时,早早辨别出来此子的天赋所在,倾心加以引导培养。

但是在最初的几年,孩子们的天性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基础也一片空白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学的都一样。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都学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注释演绎了然于胸了,再说后面的。

如今这班幼年的孩子,加上刚进来的墩子和烦了,不过十来个,这两个孩子比其他人略大一点,墩子是茫茫然从零开始,烦了这个浑小子,也不知存了什么心思,又非要生生插班进来。

其实,以烦了如今的资质,和再年长一些的学生一同进学,也是绰绰有余的。

可他还美其名曰“脚踏实地,从头学起”,就这么死皮赖脸的,生生进了初学的这一班。

孟老先生看着这个小毛头长大,知道这个小鬼肯定藏着什么猫腻儿呢。

不过碍于孙老夫人的面子,就是孙家府上,非要送来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他都不好拒绝,更别说是天资聪慧的长房长孙了。

今日,孟老先生一进书斋,听见这几个孩子读书声,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他老眼凌厉,扫视了一圈之后,朗声喝到:“戒尺拿来!”

孩子们的心里都一哆嗦。

“孙烦了,王雄展,你们两个给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