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
三世皇帝子婴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接过这董仲舒递过来的《天人三策》。
“你且看过再处理,要是他华而不实,此书就是他的罪责!”扶苏淡淡的提点道,他虽然并未对董仲舒有什么怨恨,但也有极大的不满,这董仲舒的意思不外乎就是他德行不修,才导致了今日之祸。
虽然未曾明说,或许也并非出于董仲舒本意,但听起来话里话外有这个意思,这就足够了!
“儿臣知晓了。”
三世皇帝子婴点了点头,明白了扶苏的意思,现在虽然能治董仲舒的罪责,可顶多也只有一个妖言惑众,忤逆君上的罪名。
这些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朝堂中,谁还没有妖言惑众,忤逆君上,如果依照此例处置,虽然也可,但就和莫须有差不多……
于国治理不利!
所以但凡当皇帝的不满哪一个臣子,都是罗织罪名,可不会轻易就扣上什么欺君大罪,这话说说就行了,一旦真判重罪,哪个臣子今后还敢秉公执言。
所以想要判处董仲舒的罪责,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董仲舒献给他的《天人三策》入手。
如此一来,有名有实。
三世皇帝子婴结果内侍递过来的帛书,将其摊开一阅,他初看时,只觉这上面的满纸荒唐言,可越看越是入迷,眉宇紧锁,许久难以释卷。
看到精妙处,他忍不住轻轻颔首。
“怎么回事?”
“陛下怎么回事?怎么还不治董仲舒这个乱臣贼子妖言惑众?”
天坛上的文武百官刹那间就乱成了一团,按照他们所想,这三世皇帝子婴在看到董仲舒的奏折之后,不是应该匆匆一览,然后怒击摔到地上,然后治董仲舒的大罪。
怎么剧本到这里就不对了呢?
他们疑惑、不解1
同时也心里生出对三世皇帝子婴的不满!
因为这个胆大妄为的董仲舒可是明晃晃的将他们赶尽杀绝,现在三世皇帝子婴越是晚处理一刻,越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不少人想起了孟子这句话。
“肃静!”
丞相李斯也紧锁眉宇,不过作为丞相,他有纠正百官的责任,他说完,等到百官停止喧嚣之后,然后抬头朝着在子婴身后的二世皇帝扶苏。
他和子婴打的交道不多,不过和二世皇帝扶苏却是相熟,两人有师徒之谊。
另外还有一点,想要劝说皇帝,以他的身份虽然可以,但是刚刚董仲舒的话,他现在上前就是犯了忌讳,所以他才以眼神示意,看扶苏如何处置。
这是提醒二世皇帝扶苏,现在百官不满!
扶苏也深吸一口气,他本来不欲再插手朝堂的事情,但是现在子婴失职,他不得不上前劝一下子婴,他沉声问道:“皇儿,可是有什么碍难?”
他这话,言下之意就是,是不是从这《天人三策》中没有找到董仲舒的欺君之罪,有什么碍难?
意思很明显,百官等着你定罪呢!
一句小小的话,蕴含这么大的信息,子婴显然也并非是寻常人,也听出了扶苏的言外之意,不过他沉吟一声,然后摇了摇头。
没有什么碍难?
扶苏眉宇一皱,正要呵斥,但想到这是禅位大典,现在子婴又是三世皇帝,他可以呵斥,但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得给子婴留一些面子。
“缘何犹豫?”
扶苏又询问道。
言下之意是,你在这事情上有什么可犹豫的事?
现在又不是他和董仲舒之间的矛盾,而是这些代表其他诸子百家的百官和董仲舒之间的矛盾,理应顺应民意,早些处置为好。
“父皇……,还是一观为好!”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