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林对中微子探测器很感兴趣,确切地说,他对中微子很感兴趣。
中微子的发现,和历史上著名的β衰变能量失窃案有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家们发现,中子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β衰变)时,能量会出现亏损。
当时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据此认为,β衰变过程中能量亏损,预示着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1931年春,国际核物理会议在罗马召开,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汇聚一堂,其中就有海森堡、泡利、居里夫人等。
泡利在会上提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正确的,能量亏损的原因是因为中子作为一种大质量的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变成了质子、电子和一种质量小的中性粒子,正是这种小质量粒子将能量带走了。ii
泡利预言的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但当时的物理学界,还没有实验能够证明中微子的存在。
直到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柯万和莱因斯等第一次通过实验直接探测到了中微子。
中微子也首次在世人面前展露真容。
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中微子不带电,质量极小,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有的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它能自由地穿过人体、墙壁、山脉乃至整个行星,难以捕捉和探测,因而被称为宇宙中的“隐身人”。
ii
太阳内部有弱相互作用参与的核反应每秒会产生10的38次方个中微子,畅通无阻的从太阳流向太空。每秒钟会有1000万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甚至在夜晚,太阳位于地球另一边时也一样。
在后来提出的标准模型中,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夸克顶,每种夸克有三种色,还有以上所述夸克的反夸克),3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t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
但目前,在中微子身上,依旧存在着很多的谜团。
首先,中微子的质量还没有直接被测到,大小同样未知。
其次,中微子和它的反粒子,也就是反中微子,是否为同一种粒子也不得而知。ii
第三,中微子振荡还有两个参数没有被测到,而这两个参数可能和宇宙中的反物质缺失之谜有关。
第四,中微子到底有没有磁矩等等。
在现实世界,这几个问题但凡有一种能够得到解答,诺贝尔奖基本上都是手到擒来的事。
……
花了一周的时间,庞学林刷完一百篇论文,结果他发现,自己心中积累的问题更多了。
这个世界对中微子的研究,远远比他想象得要深入的多。
他不得不将中微子探测器的事放在一边,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任务上。
幸运的事,这个世界在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并没有比现实世界领先多少。ii
因此,这个世界的网络对于装载在量子计算机上的oss而言,是单向透明的。
通过入侵cia,fbi的数据库,以及从暗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庞学林基本掌握了沃纳大叔贩毒网络的大概资料。
此外,对于美国军方的“波塞冬”计划,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自从戴维·霍普金斯从美国军方的研究机构离职以后,美国海军并没有彻底终止“波塞冬”计划,而是依旧维持了一个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