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昏见过董伯予之后,曾灿就只派出部下继续追击嬴祝,他本人却进了洪州城。
因为有大量的政务要处置。
他身为方面大员,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军事之上,特别是这江南三郡,地方广大,治下人口也不少,如今乱成一团糟,按照赵和的制度,他若坐视其继续乱下去,事后军功必然要打折扣。
而且曾灿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此时军功已经十足,理当展现一下自己治民的本领了。
毕竟他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在他之前的俞龙戚虎等人,或者是与他相当的解羽等人,都有督抚一方的经历。赵和在用人上,并不呆板地拘泥于文武之别,他曾灿若能够有更加丰富的经历,以后升迁上的可选择余地也会更多。
随着他在洪州府发号施令,江南三郡的混乱局面立刻提到了控制。本地的世族纷纷“拨乱反正”,协助他清理伪朝官员,同时还“献”出多余的土地,以方便江南三郡推行均田制。
这样一来,原本慌乱的普通百姓也渐渐安心,纷纷从逃避战火的山岭湖泽中出来,朝廷派出的文吏们将他们登记造册,重新编户,同时还清理田亩划分土地——那些当地世族以为自己献出多余土地就够了,却不曾想曾灿携兵威而来,同时又揪着他们曾经投靠伪朝的把柄,哪里会满足于他们献出的那点土地。在曾灿的计划之中,整个三郡的土地,至少得有七成得交由官府实行均田。
江南三郡的本地世族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如今局势之下,他们除了做一些无伤痛痒的小动作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九姓十一家的下场就在眼前,虽然九姓十一家中的嫡系跟着嬴祝跑了,可这几年从大秦各地集中来的那些支脉,却还分散于江南三郡各处,如今一个个都如待宰的羔羊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人最擅长的反抗,也不过是在自己家中暗夜无人时,拿笔写上几篇诗文,将赵和与曾灿一起大骂一顿罢了。
江南世族不敢明面里反抗,就只能用一些繁琐的小事来牵扯曾灿的精力。不过其中也有识轻重者,知道这样下去只会积累曾灿的不满,若将曾灿这个手握刀枪的军头真惹怒了,那结果就不好收拾。故此,在十一月十日之际,由洪州城中的大户袁氏家主袁佩出面,于赣江畔的一座高楼之上宴请曾灿。
曾灿接受了这宴请。
彼时太阳西垂,正是夕时,曾灿的护卫护送着他来到高楼所在的街上,袁佩之子袁咏便上来迎接,亲自为曾灿执鞭。
曾灿下马,笑着道“好楼,好楼!”
“此楼与白鹿学宫一般,亦是仁皇帝所建,将军请看,这上面的匾牌上所书,乃是仁皇帝亲笔。”袁咏一边引路一边道。
“哦?”曾灿向楼上望去,只见巨的蓝底匾牌上写着金色的“勃楼”二字。
他点了点头,跟着袁咏踏入楼中。
此楼上下五层,临江而建,规模宏大,气势逼人。上得顶处,袁佩早已迎在门前,见面便是长揖“将军亲临此地,正是名将临名胜,将胜将胜之兆也!”
这话听得舒服,曾灿当即站在顶层之外的廊上,俯瞰街头,远眺江边,然后又点了点头“好楼,好楼!”
“仁皇帝彼时也说在起建楼,必是好楼,将军如今称赞,正与仁皇帝所言相合,想必是英雄所见略同?”袁佩又道。
“仁皇帝为何说此楼好,我是不知晓的,不过我说这楼好,却有我的原因——你看这楼位置,正于洪州城西,只要在这楼上布几名警哨,便可监视全城动静。再在这两角置弓手、弩床,可以将小半个西城都封锁住。然后从此处再望赣江,江上舟船往来,尽收眼底,以旗发号施令,则江中水军便可依命行事,甚为方便……”曾灿笑吟吟地道“只需在此楼周边安置两三百人,便可控制整个洪州城,当然是好楼!”
袁佩袁咏父子面